一线动态
【抗疫纪实】角色互换,导师成为学生“实验材料”守护者
时间:2020-04-08 来源:亚林所 文字:杨莹莹 图片: 编辑:宋平 点击:

组培材料继代培养

韩小娇副研究员对转基因材料进行重新繁殖

研究材料非常珍贵,且花较小,需要拍到高分辨率照片,高暝博士特邀请综合处杨清平老师帮忙拍照

组培苗不能继代了、实验处理要中断了、取样要延迟了、苗木管护要搁置了……如果没有疫情,按计划,年后研究生们就陆续返回实验室开展实验了。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科研计划,学生着急,导师更是揪心。面对疫情,亚林所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国家林草局、中国林科院部署,通知学生延期返校。生活可以按下“暂停键”,科研工作却一刻不能停歇,为保证科研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学生因延期返校错过实验而导致严重后果,亚林所师生进行角色互换,自今年2月以来,原本由90余名研究生承担的科研任务就落在了研究组各位专家和导师们身上。

特殊时期,博士生导师周志春研究员、姚小华研究员等通过邮件、微信等线上方式指导研究生论文撰写和修改,并协调团队力量帮助学生完成采样、育苗和相关实验工作,同时强调,学生要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夯实理论基础,化“空窗期”为“准备期”,为重回实验室后的科研提早蓄力。

苗木养护工作细致繁冗,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林木分子育种实验室,韩小娇副研究员正在对宝贵的转基因材料东南景天和伴矿景天进行重新繁殖。她说:“这两种景天要3-4个月繁殖一次,如果没有维护好,致使苗木死掉,就要再等8个月才能重新获得转基因材料,学生的时间耽误不起”。正值春季扦插的关键时节,错过一季就要等一年,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开展后续基因功能研究工作,韩小娇调整了自己的工作计划,优先做好学生的苗木繁殖、杨树扦插和收种等准备工作;团队青年专家邱文敏博士则承担了三个温室、一个大棚试验苗木的浇水、养护、种植和收种等工作,自2月至今每周两次的养护工作还在持续进行着。

特色林木资源育种与培育研究组是亚林所今年毕业生数量最多的研究团队,团队硕士生导师陈益存副研究员正在经历着无比繁忙而紧张的三、四月。根据学生的各种实验需求,陈益存在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同时抽出时间为学生开展油桐病虫害病原菌分离鉴定、油桐无菌苗快繁、播种等实验;2月初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团队青年专家高暝博士全副武装,顶风冒雨来到实验室接替学生开展材料继代和转接以及完成毕业研究生的补充实验任务。高暝说:“为学生打好前战是我的本分和应尽的义务。3月是山苍子开花的季节,如果不及时观察激素处理后的实验表型,错过开花季后,一整年的实验将前功尽弃”。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后续相关研究内容奠定了基础。

像这样守护实验苗、为学生保留实验素材的例子,在亚林所还有很多。寄主植物和虫源是森林健康与保护研究组开展工作的前提,硕士生导师舒金平副研究员、张亚波博士及团队成员提前培养大量绿僵菌、并多次到野外采集金针虫等样品,方便研究生返校后能顺利开展绿僵菌与金针虫互作研究;硕士生导师刘青华副研究员多次前往基地取不同抗性马尾松嫩枝进行组培,提前为学生研究松材线虫病侵染动态做好准备工作。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实验室的老师们也在进行着组织培养、植物材料分析、收种等工作,硕士生导师殷恒福副研究员说:“有些学生在回家前就把种子播下了,原计划等过完年重返学校的时候,植物正好能长到适合做实验的程度,现在都被疫情耽搁了”。一些转基因植物花期短、育性低,对于这部分植物,殷恒福会帮学生进行表型观测、样品收集和收种,尽量获得实验数据,缩短学生的实验周期。

亚林所拥有国家林草局亚热带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省林木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等3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支撑了22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3个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选育的良种有力支撑了亚热带区域林业建设。疫情期间,专家和导师们放下论文,拿起锄头,奔波在山林间,埋头在实验中,无怨无悔、全天守护,这份付出承载了作为老师的责任与担当。科研重传承,科研显大爱,导师在授业,更在传道。他们潜心科研、脚踏实地的林科精神为青年一代做出了表率,也必将成为青年一代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杨莹莹/亚林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