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森环森保所在海南长臂猿繁殖策略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06-30 来源:森环森保所 文字:李萍 图片:李萍 编辑:Admin 点击: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灵长类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度濒危级别,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CR”。20世纪80年代,海南长臂猿数量仅为不足10只,经过长期的持续保护,其野生种群在过去几十年间得以缓慢恢复,截至目前共有5群36只,全部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近20km2的区域内。作为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的种群生存状态体现着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其繁殖策略的研究是其种群恢复的关键环节。

此前普遍认为海南长臂猿属典型一夫二妻制家庭组成模式,但根据项目组对目前海南长臂猿5个繁殖群的成年个体进行了统计发现,A、B、D三群均有一雄二雌繁殖成年个体、C群二雄二雌、2020年刚组织家庭的E群仍保持一雄一雌模式;另外A、B、C三群均有1只群内雄性青年个体已成年开始鸣叫。本研究以C群繁殖群作为研究对象,该群家庭成员共有8只,其中成年雄性2只(M1和M2)、成年雌性2只(F1和F2,)、亚成年雄性个体1只(M3,2013年出生)、青年1只(2016年出生)、幼年2只(分别出生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自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进行人工监测;结合历年监测影像资料,对海南长臂猿C群二雄二雌个体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雌猿F2跟雄猿M1和M2均有交配行为,且F2跟M2的交配行为发生在现幼猿出生后13个月,处于哺乳期的雌猿怀抱幼猿与雄猿的交配行为属于首次记录到,说明哺乳行为并未限制海南长臂猿雌猿的发情(文章已发表于《动物性杂志》2021年第3期)。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已经阐述了社会系统、交配系统和繁殖系统的显著区别,但在单个成年雄性和单个成年雌性为典型特征的物种,以及单个雄性/多个雌性群体的结构中,人们通常认为构成交配和社会系统的同一组个体同时也构成了繁殖系统。由此根据研究发现的交配策略可以确定海南长臂猿C群为二夫二妻的家庭结构模式,这一发现不同于长臂猿为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的家庭构成形式,海南长臂猿有着更为灵活的家庭结构组成模式和繁殖策略。尽管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严重下降、成年个体雌雄比例限制及栖息地退化等原因可以解释其家庭结构和交配策略的变化,但我们还是认为,长臂猿物种之间存在相当大的交配策略变异性,这种变异性为研究海南长臂猿繁殖行为及种群恢复提供了重要信息,一夫一妻、一夫二妻、二夫二妻模式的存在可能是海南长臂猿种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其多样性的交配和繁殖策略的变化可能是其群体成员繁殖成功最大化的需求。

本研究相关成果以“Diverse grouping and mating strategies in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Hainan gibbon (Nomascus hainanus)”发表于PRIMATES杂志。项目资助资金为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海南长臂猿种群增长关键因子监测》(CAFYBB2019ZB010)子课题《种群关键行为监测》。(李萍/森环森保所)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329-022-00983-5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