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亚高山森林乔木-土壤-微生物互作揭示森林恢复的生态学过程
时间:2020-01-14 来源:森环森保所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近日,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发表论文:首次在西南亚高山林区将森林乔木种群恢复动态与菌根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联系起来,深入揭示了亚高山森林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征,为该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导。

川西亚高山林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长江上游,历史上形成以暗针叶林为特色的典型森林植被,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林区在上世纪50-90年代遭受大规模的采伐与利用,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的保护了该地区森林植被,当前森林生态系统正处于全面恢复阶段。

鉴于此,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基于植物-土壤反馈视角,在川西亚高山选择不同恢复时期的森林生态系统,耦合森林乔木优势种种群特征、菌根-根际界面真菌群落组成以及土壤环境因子,研究森林恢复过程中乔木优势种群动态变化对外生菌根真菌和根际真菌群落构建的影响,发现森林恢复过程中乔木优势种(岷江冷杉vs.红桦)种群的变化导致其外生菌根真菌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不对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宿主专一性及菌根共生网络 (选择效应)主导了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构建;而根际真菌群落的构建同时受宿主、环境和空间距离的影响,即竞争效应和扩散限制性共同调控了根际真菌群落的组成。

相关论文Mycorrhizal and rhizospheric fungal community assembly differs during subalpine forest restoration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发表在《Plant and Soil》(一区,IF:3.259),许格希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史作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CAFYBB2018ZA003)和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016YFC0502104; 2017YFC0505001)资助。(文 图:许格希/森环森保所)

B和C为两种优势乔木树种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随森林恢复的差异性;D和E为两种优势乔木树种根际真菌群落组成随森林恢复的差异性。绿色代表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色代表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104-019-04400-7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