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亚林所2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林学会评价
时间:2021-03-26 来源:亚林所 文字:李迎春 图片: 编辑:乌日娜 点击:


3月23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在杭州对亚林所主持完成的“金花茶种质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术”和“三种特色野生兰花资源保育及利用”2项成果进行评价。会议由中国林学会学术部主任曾祥谓主持,亚林所所长王浩杰、项目组成员和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评价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专家组成,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担任主任委员。

评价委员会分别听取了亚林所李辛雷副研究员和田敏副研究员对成果的汇报并审阅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2项成果总体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花茶种质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术”, 成果对金花茶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评价,建立了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发表新种3个:富宁金花茶(C. mingii)、喙果金花茶(C. rostrata)和长柄红山茶(C. zhaiana);利用自主开发的SSR分子标记,评价了金花茶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为金花茶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组学技术,研究阐明了金花茶花瓣黄色形成的遗传基础;通过构建基因共表达调控网络,明确了关键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探明黄酮醇合酶处于黄色主要成分黄酮醇合成的关键代谢节点。定性定量分析了金花茶杂种及其亲本的类黄酮成分与含量,明确其花瓣黄色形成的物质基础及其遗传变异,创制高黄酮和高总多酚含量的金花茶新种质12份,培育黄色新品种3个。研究建立金花茶规模化繁殖、盆栽及林下种植标准化技术体系,构建珍贵阔叶树/金花茶(“双珍”模式)高效林下种植模式2种,15年生金花茶鲜花产量达到561.6 kg/亩,鲜叶产量1339.2 kg/亩;在国内外首次获得金花茶有机转换认证,认证面积达5500亩。优化了金花茶花瓣低温高压气流破壁粉和速溶颗粒制剂等制备工艺,研发了金花茶冻干花原粉、片剂、颗粒制剂、胶囊、化妆水等大健康产品10种。该成果发表论文3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2件,制定林业行业标准3项、省级地方标准3项,获新品种权3件,登录新品种1个。通过综合集成金花茶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发掘、花色形成的生理与分子基础、杂交育种、高效培育及产品开发利用技术,全方位多角度促进了金花茶全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与高效发展。

“三种特色野生兰花资源保育及利用”, 调查收集并保存亚热带特色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5000余份;开展了扇脉杓兰、无距虾脊兰等野生兰花的保育生物学研究,从遗传多样性、繁育系统、胚胎发育特性等不同水平明确了致濒机制,野生种群结实率极低,以无性繁殖为主,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研究了生殖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兰花保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立野生兰花种子无菌播种和非共生萌发的技术体系,创建原球茎再生途径的无性繁殖体系,优化繁育苗的移栽技术,春季容器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7.3%,明确野外种植的最适林分郁闭度为0.4~0.6,为异地保存和原生境回归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明确白及块茎的最佳采收期、优化加工方法,研制了白及多糖创口贴、止血绑带、护肤洁面乳、护手精华液等产品。其中护手精华液已获得生产许可证,并已投入生产。 发表论文2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出版专著1部,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开发日化产品1个。该成果从资源调查、遗传多样性、生长物候观察、繁育系统调查、基于形态解剖的胚胎学研究、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理研究、相关产品的研制等方面对野生兰花的保育和利用研究,对于保护野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维护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迎春/亚林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