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中国林科院“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汇编报道50

——观测与模式研究温带典型草原碳收支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

 

时间:2021-04-09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乌日娜 点击:

观测与模式研究温带典型草原碳收支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

Responses of the carbon budgets to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a typical temperate steppe:field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均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上,很少关注极端气候的作用。而作为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催化剂,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要比气候的平均变化大很多,甚至可能会使系统由碳汇变为碳源,并反馈影响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强度。因此,定量研究并预测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极为重要。

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康晓明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300417)的资助下,率先搭建了极端气候野外控制实验平台,系统开展了极端干旱和极端高温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土壤酶调控机理、微生物响应机制和模型模拟预测技术等研究,探明了在植物生长盛期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水热敏感性影响的时间效应,揭示了极端干旱和极端高温对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构建了生态系统碳收支响应极端干旱的理论框架。

深入揭示了不同类型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对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土壤酶调控机理和微生物影响机制,而且在宏观上优化构建了适用于极端气候的草原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模拟预测技术,模拟预测了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变化,提出了极端干旱引起的“时间效应”、“延滞效应(Carry-over-effect)”。

该研究模拟评估了不同草原管理措施对极端气候影响的减缓和适应对策,为未来极端气候频发情景下草原碳收支变化的机理调控及差异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4篇,并获得梁希青年论文一等奖。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响应极端气候事件的理论框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