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中国林科院“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汇编报道51

——模拟增雨对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及其机制

时间:2021-04-12 来源:科技处 文字: 图片: 编辑:乌日娜 点击:

模拟增雨对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及其机制

全球干旱区面积约52亿公顷,占陆地生态系统面积的35%,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准确估算干旱区碳收支,掌握干旱区碳收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不仅有助于干旱区科学管理,还能为我国在国际碳贸易谈判中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31400421)等的资助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所鲍芳助理研究员在其研究团队的支持下,采用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和传统的植物物候监测等方法,首次追踪并定量了不同增雨处理条件下,我国干旱区典型固沙植物白刺新固定碳在“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中的运输动态和分配比例及白刺物候变化趋势。模拟增雨处理后,白刺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作用对高温的适应范围加大,光合碳4h可达根系,18h可至土壤,贮存于地上部分(茎、叶)的比例超过90%。生长季后期(7-9月)增雨促进了光合碳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增雨量越大,生殖分配比例越高。不仅如此,白刺叶片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生长季延长。增雨处理后,白刺加班加点工作,增雨对碳汇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碳支出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被打破,生长季碳汇强度增强。

本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准确估算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而且能准确预判未来降水增加情景下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等杂志上。中国科技网、中国科普网、科技日报先后报道了相关研究进展。

模拟增雨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机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