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奖成果
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
时间:2020-04-20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臧润国、蒋有绪、丁易、许涵、龙文兴、路兴慧、张志东、邓福英、毛培利、刘万德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项目起止时间:1999.01-2015.08
获  奖  情  况 :2018年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本项目以海南热带天然林及其退化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海南生物多样性历史演化规律、不同空间尺度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特战、不同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和群落构建过程、基于功能群的热带天然林退化过程和恢复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卫星样地和公里网格样地三位一体的热带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阐明了海南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维持和恢复机制。通过本项目,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热带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的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了天然林生态系统保育和恢复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我国复杂(物种丰富)林区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

以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天然林作为基本研究对象,从不同的时空尺度上综合分析了热带天然林植物和群落类型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古、今生态条件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海南岛热带林植物区系的形成与物种多样性演化规律,分析了海南岛岛屿形成、岛屿生物地理现象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形成关系方面,分析了海南岛边缘效应和特有现象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最终将区系发生理论、古环境变迁、岛屿生物地理理论与物种多样性理论相结合,阐明了物种多样性的发生与演化规律。
2、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森林群落及森林植物空间格局形成的关系,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处于森林循环不同发育阶段斑块的空间镶嵌格局,分析了树种多样性随森林循环阶段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自然干扰是维持热带林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的理论体系;分析不同热带天然林群落类型,以物种分布格局和共存物种性状特征,阐明了环境异质性、扩散限制性和随机过程等因素对地带性植被和非地带性植被群落构建的影响。
3、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恢复机制

以海南岛典型热带森林及相应的退化生态系统为对象,首次以功能群为主线,对其主要功能群和生态关键种进行了辨识;探讨了主要功能群对变化生境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了退化天然林恢复过程中不同功能群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供应方生态学过程随着群落恢复的变化特征;应用野外公里网格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功能群为基础对典型区域内的植被斑块进行了类型划分,分析了主要功能群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宜性,建立了以功能群为基础的景观动态模型,通过对现实植被和潜在植被的比较,提出了景观斑块配置的优化格局。
通过该项目,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热带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的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了天然林生态系统保育和恢复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我国物种丰富林区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项目通过20多年的理论探讨,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62篇)。完成国家行业标准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如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Annual Review of Ecology,Evolution,and Systematic等)和重要热带生态学研究专著(如Chazdon, R.L. 2014. Second Growth:The Promise of Tropical Forest Regeneration in an Age of Defores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引用,并多次受邀参与国际热带林生态学合作研究和专刊约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