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新闻
关志鸥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1-09-20 来源:学习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王秋丽 点击:

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关志鸥

习近平总书记8月23日亲自赴河北省塞罕坝林场考察,并与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早在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并要求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并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塞罕坝精神的再次升华,更是对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出的伟大号召。塞罕坝精神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凝结而成的文明成果,是几代共产党人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强化使命担当,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继续迈上新台阶。

塞罕坝精神是对牢记使命的深刻诠释。从不毛之地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在近60年的时间里,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绿了荒原白了头”的坚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执着,书写了一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艰苦奋斗史,锻造了一部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文明史。三代塞罕坝人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绿色奇迹,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成为三代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朽丰碑。传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奋勇向前,始终像塞罕坝人那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塞罕坝精神是对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林草工作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个任务艰巨、条件艰苦的传统行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迎难而上,以奋发拼搏的精神状态、科学务实的进取态度、持之以恒的顽强斗志,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绿色赞歌。河北塞罕坝与山西右玉、甘肃八步沙、新疆柯柯牙一样,都是我国林草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锻造形成的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八步沙精神、柯柯牙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草行业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全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条件明显改善,但仍然需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塞罕坝精神是对绿色发展的引领示范。对绿色的渴望是塞罕坝林场从一棵树发展为一片林海的原动力,塞罕坝人始终坚信良好的生态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建场初期就根植于思想深处。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的历史性跨越。塞罕坝林场的成功实践证明,生态脆弱、生态退化地区,只要科学治理、久久为功,自然生态系统是完全可以修复的,让沙地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塞罕坝林场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深刻启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消耗自然资源、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实生态基础。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孕育形成的塞罕坝精神,必将以其独特的历史引领力、时代感召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行稳致远。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保持牢记使命的坚强定力,砥砺艰苦创业的意志品格,咬住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凝聚起全社会的磅礴力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学习三代塞罕坝人近60年如一日,始终牢记使命、不改初心、不易其志,在高寒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保持战略定力,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最终才能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性胜利,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塞罕坝林场成功营造的百万亩人工林,既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通过科学利用实现了可持续经营,培育出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增加了林场职工收入,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之路。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从不毛之地到绿色明珠,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示范。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丰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协调统一。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面对恶劣的生态状况和自然条件,坚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荒原上培育了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筑牢了华北地区生态屏障,极大地减轻了京津地区风沙危害,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模式。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改变过去的单一要素治理模式,统筹考虑自然生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系统性思维、规模化投入、项目化管理,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提升生态治理的成效和水平。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6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总体上仍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个多百分点,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2%,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以水定绿,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不断增加林草资源总量,稳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同时,认真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增强林草碳汇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是生态保护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代表着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全民认同。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国之大者”,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全局性、统领性、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尽快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此外,要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林草资源管护,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力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妥善解决“人兽冲突”,坚决维护国家林草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