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 | 和美乡村什么样?政协委员勾画“三幅图”

时间:2022-11-28 来源:中国政协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如何实现?和美乡村怎么建设?农民群众离过上现代生活还有多远?全国政协“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与专家学者“点题着墨”,为明年“三农”工作和乡村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广泛凝聚共识。

和美,这一充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的词语,出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报告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一新提法在全国政协“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上引起热议。10月28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2022年度“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议题,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开展对口协商。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出席会议并讲话。
宜居宜业如何实现?和美乡村怎么建设?农民群众离过上现代生活还有多远?座谈会上,委员与专家学者“点题着墨”,为明年“三农”工作和乡村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广泛凝聚共识。

图片

10月16日,村民在河北省任丘市东关张村的游园内聊天。(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踏进一个村庄,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什么?
杨忠岐委员走进大宗村,看到的是“村民住房统一规划,整齐有序,村庄整治,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首要工作和任务。杨忠岐多次参加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的专题调研。他在实地看到,在党的富民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下,既有山东省滕州市大宗村这样的平原村庄式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建设的典范,也有贵州省湄潭县山区农民分散居住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样板。
人畜粪便和污水处理难题,是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大问题。近年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把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的调研和民主监督议题,先后赴福建、湖南、贵州、安徽等省多次实地考察调研,今年把开展农村改厕工作的民主监督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突破口。
杨忠岐建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人口较多的村镇,可通过铺设下水管道等排污设施进行改厕;在广大偏远、人口稀少和水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则应采用其他适应干旱地区的改厕模式。
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现状,陈萌山委员点出原因所在:“相比于农业投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相对不足,这方面欠账很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中央财政难以负担。”余欣荣委员建议,借鉴水利等行业做法和地方成功经验,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淳朴文明的乡土风俗
“前些年,在农村剃头酒、满月酒、喜事、丧事等,不仅家家都办,而且还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沉重负担。”宋建朝委员认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此,刘昕委员在书面发言中提及:“中国社会历来都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绵延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本源就是乡土文化。”
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基因密码,也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凋零。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经过3年治理,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关工作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建朝建议,要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完善道德体系,强化落实机制,创新方法路径,加强宣传引导。
对此,王林旭常委在会上发言时建议,“通过创新文化宣传形式,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好政策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文化就是乡村振兴之魂。
“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王林旭建议,要增加公共文化供给,多创作“三农”题材,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要建设和发挥好互联网文化平台作用。
城乡与共的现代生活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也向往在居住地就能过上现代生活。
差距在哪儿?李成贵委员带来了一组收入数据:“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834元、17131元。在收入来源中,城乡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分别为4627元、419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这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李成贵说,其基本思路,就是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加快构建农村土地市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消除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各种歧视,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增强农村的生机活力。
潜力有多大?刘昕委员分享了一组消费数据:据统计,我国县域常住人口约7.4亿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消费市场的38%,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消费发展空间。
刘昕建议,重视发挥乡土文化吸纳劳动力及能人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拉动和吸纳从农村走出去的城市人才、退休居民返乡,建设美丽乡村,带旺特色产业,传承乡村文化,这就是非常可观的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庞大群体。
“推动城乡两个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把沉睡于乡村的数以百万亿的资源和价值激活出来……”跟随刘昕委员想开去,似乎看到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本刊记者:马 欣原标题:《和美乡村的“三幅图”——2022年度“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侧记》编辑:孙芸辉校对:焦 晴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2年21期


图片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