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2018年5月24日讯 作者:万志红
欣闻《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自然地理图集》问世,请得一册,九年前的情形渐渐浮现。与库姆塔格相识,缘于完成一本科普书《库姆塔格,不再遥远》。当时,库姆塔格沙漠为世陌生,更常有人与因旅游而知名的鄯善的库木塔格相混淆,想从网上获得库姆塔格沙漠的信息,一个字——难。
科普书是为科考而做。“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于2006年立项,2007年,多学科数十名专家组成科考队伍深入这片陌生的沙漠无人区,带着未知和期待,怀着兴奋与焦虑,行前周密安排,途中果断决策,追求科学亦确保安全。之后项目有序推进,并开展了二期科考。科考十年,这片因环境严酷而远离人类的自然之地上,留下了多少探究科学的足迹与汗水。科考十年,付出了多少辛劳之后,结出了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翻开图集,一幅幅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图映入眼帘。熟悉的是外形,陌生的是一项项丰富的内涵。内涵来之不易。看到序图,会想起当年吴波老师后半夜回复的电子邮件。地质图,让人联想起鹿化煜老师在湖相地貌挖掘地层剖面的情形,还有南京大学实验室中紧张有序的测年工作。看着地貌图,会想到董治宝老师和屈建军老师“沙山论剑”的故事、建测风站的情形和在沙尘暴中手持仪器测风的身影,以及在风洞中翻滚的沙粒。读至水文图,图中标注的每一个地名,无论水、山,亦或其他,都让人感觉靠谱可信,因为是严平老师认真考证过的,科考中严老师赤足取样、测定数据、执尺丈量等情景也历历在目。探究珍稀双峰野骆驼的秘密,你能想象到吗,许多信息是通过分析骆驼粪便得来的。科考是艰辛的,研究是严谨的。这一幅幅美丽的地图背后,是海量数据的支撑,是科研人员辛勤的工作。
科学家们把呆萌的海量信息数据换化为一张张直观而漂亮的地图,恰如卢琦老师所言的写真。库姆塔格是中国八大沙漠中最后一个开展综合科考的,却第一个拥有了自己的写真集。集中每张写真都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写真的画风多样,有素颜的序图、抽象派的地质图、工笔精雕的地貌图、彩虹般的气候图、淡彩的水文图……写真图配上凝练的制图说明,幻化出库姆塔格沙漠从古至今的成长变化,细致地描绘出沙漠如今的表征和内涵、自然与社会。
透过写真集的美,又能否看到其他呢?试想,把双峰野骆驼的取食植物提出来制成一张植被图,制成透明的地图,再把双峰野骆驼踪迹图也制一张透明图,两图重叠,会看到什么?作为动物的人类有一句俗话,“民以食为天”。而双峰野骆驼呢,是否可以自由地选取它们喜欢的食物?人类是地球上的强势物种,为了共建地球生命的美好家园,人类是否该克制一些欲望,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存呢?
科学家经认真研究后,在景观图说明中写道,景观中沙漠、戈壁荒漠和石质山地面积最大,再加上盐化荒漠,四者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2.47%,占据了景观的绝大部分区域,在景观功能方面具有绝对支配地位,决定了整个景观具有干旱和生产力极低的特征。既然如此,对于库姆塔格沙漠,人类为何不能采取以退为进,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其他地球生命留出丁点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小片自然的沙漠。或许正确的选择是:保护优先,和谐发展,切实践行“两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