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1月5日讯 记者王建兰 通讯员赵霞报道
迎面走来的陆俊锟,清爽阳光,文气大方。2011年从中国林科院博士毕业后,陆俊锟留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工作,现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才工作6年,他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
陆俊锟1983年生于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从商,但他就是喜欢生物、喜欢植物,终究违父母命,从大学到硕士到博士到工作,他都沿着自己喜欢的轨迹前进。
“科研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幸福快乐所在”
在广东佛山高明区热林所檀香试验示范基地,陆俊锟专注地观察着啃食檀香叶的虫子。他传神地讲述了虫子化蝶的美丽过程。本来十分害怕虫子的记者,也在他的感染下踮起脚和他一起观察。他说,别看虫子现在有点丑,慢慢地,它会由绿色变为褐色然后变成红色,最后变成檀香粉蝶,好看极了,边说边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记者看。他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许多实验过程,照片拍得很唯美。
陆俊锟近期正在研究什么气味令虫子那么喜欢吃海南黄花梨的叶,而且一吃就吃个精光。还有,奇怪的是,山路两边有许多树,但羊只蹭檀香树,几乎把路边的檀香树拦腰蹭了个遍,让檀香树露出恐怖的“树骨头”。羊嘴也非常金贵,只吃檀香叶,不见啃食基地中的其他树叶……这些现象让陆俊锟充满好奇,他想弄个明白。
陆俊锟的研究领域是林木营养与微生物应用,具体来讲,他主要研究檀香与寄主植物在生理层面的相互关系。他在研究中发现,檀香与海南黄花梨间存在着氮素双向传递,海南黄花梨接种高效固氮根瘤菌后,两者间的氮素传递率显著提高,相关研究同时揭示了海南黄花梨能与β-根瘤菌结瘤共生。这也就是说,海南黄花梨适合为檀香的长期寄主,且海南黄花梨受寄生后能加速心材形成。
陆俊锟研究构建并推广的檀香-海南黄花梨混交模式,能获得檀香和海南黄花梨两种名贵心材,从而全面提高檀香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他说:“海南黄花梨与檀香都是珍贵用材树种,我的试验是以贵养贵,两者混交,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陆俊锟还发布了赣州慢生根瘤菌、金合欢中慢生根瘤菌2个新种。
记者踏访的基地林为2007年所栽植,陆俊锟认为“这应该是国内最好的檀香林了”。他说,檀香与其他树种不一样,它能通过吸盘吸附其他植物的养分,林子内的乔木甚至杂草都是其养分提供者,所以檀香人工林不能轻易喷施除草剂,不然檀香就会受影响了。说起檀香和研究,陆俊锟显得非常陶醉和投入。
工作6年来,陆俊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以及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7篇,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别人觉得林业是一项苦差事,但我没觉得”
正如热林所副所长何清所说,陆俊锟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能把准方向用心专注地做,坐得住,善积累,从不抱怨,让人感觉很轻松。
对于所考大学、所从事的专业,陆俊锟的父母开始有些遗憾。父母希望他们的独子能学个经济管理,成为一个精算师,等等。他们觉得,儿子所学专业越来越窄,从生物学到林学,听来感觉越来越弱,看不出有多少科技含量。挖坑栽树,能有多大出息?单位又偏。
陆俊锟向记者回忆起他第一次去热林所的情景。他打电话给硕导康丽华老师询问去所里怎么走,老师告知先倒车到天河区龙眼洞,再打个摩的就到了。家人一听,啊?什么地方啊,还得坐摩的,非得要开车送,陆俊锟不让。
“我真的很喜欢植物,喜欢树,喜欢研究树的这项‘苦差事’,它让我很快乐、很幸福。”
一开始,家里人总是对他非常担心,尤其是得知他要常常出差,去佛山高明那样偏远的地方做试验,住在四面透风的旧平房里,到处都能嗅到鸡粪、牛屎、羊便的味道,一待就是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有的试验几个星期都不能间断。母亲尤其担心。
实验基地是够偏远的,听说周围还有野猪出没。记者在基地行走了一上午,除了见到预先约好在基地等待的工作人员外,再未见到其他任何人影,只见树影绰绰,蝴蝶翩翩。陆俊锟说:“有蝴蝶的地方,生态环境好,安静,是养生的好地方,当然更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好去处。”
儿子的坚持、成长及取得的成绩,令父母终于予以认可并倍感欣慰。
“借调与‘优青’备战,让我受益匪浅”
谈及成长和不久前刚刚获得的“优青”项目,陆俊锟诙谐地说:“申优成功,我很意外,也深感幸运。可能是我研究的两个树种珍贵之故吧。”
之后,他认真地总结了3个方面的“得益”:一是宽松开放的良好氛围。在热林所,只要你有想法、有思考,就有机会去尝试、去创造,不论成败,中国林科院也是。比如说,一般是要获得过“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才能申请“优青”,但他不是“杰青”,却也无妨。二是2013年借调到中国林科院科技处,随后又被借调至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他说,借调对他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对工作经验还是管理水平,无论是对为人处世还是业务能力、科研思维,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借调期间,他全过程参与项目申请、项目评审、项目验收等工作,接触到全国各地的林业项目,这是一个拿钱都买不来的学习平台。三是中国林科院对申优的高度重视。“得知我获得‘优青’答辩机会时,徐大平所长、尹光天副所长和所里的首席专家们亲自指导,专门组织人员听我的报告,一遍一遍为我修改PPT。到院里集训时,时任科技处处长傅峰给予我无微不至的指点和关照,甚至还安排专人为我服务,连水果、饮料、酸奶都备好了放到冰箱里,真是让我非常感动。领导和专家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陆俊锟坦诚而谦虚地说:“院里许多年轻人比我优秀,如我熟悉的师兄许涵,还有和我一起并肩备战‘优青’的王利兵等,只是这次我比较幸运而已。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学术成就,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此激励自己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