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 2017-12-11日 第三版 记者:王秋丽
12月1日,中国林科院迎来一群特殊的朋友,他们是来自湖北省咸丰县和利川县的4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和10名优秀教师。在中国林科院,师生们饶有兴致地聆听了专家科普报告,观看了林业科普知识展和视频展播,并走进研究所与科学家面对面,亲手制作动物标本。
这次活动是湖北省组织的“点亮少年梦想,振兴乡村教育”之“走出大山看世界”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2017年中国林科院对外开放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旨在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增强青少年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专家科普报告会上,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刘冬平副研究员作了《候鸟迁徙与鸟类环志》科普报告。刘冬平循循善诱地讲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鸟类、鸟类的迁徙特性,以及鸟类环志等。据介绍,鸟类具有杰出的定向和导航机制,迁徙可为鸟类带来诸多益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还具有应对风险的特有策略,鸟类环志正是目前通行的鸟类迁徙研究方法。报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刘冬平肯定了同学们肯思考、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并耐心解答了每一个问题。
报告会后,同学们观看了爱鸟护鸟知识展、荒漠化防治主题科普展、昆虫识别知识展,并在专家指导下制作了精美的蝴蝶标本。
此次活动受到咸丰和利川师生的一致好评,大家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高,互动参与性强,专家讲解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通过活动,他们不仅学习了林业科学知识,增强了对林业和林业科技的兴趣,同时也学习了科学方法,培养了科学态度,树立了科学思想,提高了科学素质。
此次活动是中国林科院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林科院围绕普及林业科学知识、推广林业科技成果、支援地方生态建设等内容不断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比如,2017年,中国林科院积极组织参加2017年全国林业科技活动周活动、科技列车西藏行活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沙漠林业实验中心、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森林之美 写生秀”“揭开昆虫世界神秘面纱奇妙之旅”等系列特色活动。
因为组织出色,中国林科院也屡获科普奖励。中国林科院、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科院热林所试验站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中国林科院荣获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颁发的“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成效显著”荣誉证书;组织开展的“中小学绿色教学模式探索活动”获第六届梁希科普活动奖;“走进中国林科院 赏花识木体验森林”活动获北京科普基地优秀项目展评三等奖。中国林科院湿地所完成的《中国湿地》《认识湿地三部曲》获第六届梁希科普作品(类)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