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2017年12月20日讯 作者王建兰 吴仲民
由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州市少年宫、香港鳞翅目学会联合编著的《南岭蝶类生态图鉴》(简称《图鉴》)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蒋有绪为其作序。
我国南岭地形复杂,森林类型多样,水热条件优越,具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从生物历史地理学看,南岭是笫四纪冰川期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近代热带、亚热带动植物的发源地、聚合处和扩散地。
2008年,在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对南岭造成整体性、毁灭性的破坏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启动了蝶类与森林植物同步恢复调查研究,以顾茂彬资深研究员为主的科研团队自2008年2016年9年间,每年坚持开展南岭蝴蝶野外调查,将南岭保护区的蝶类调查成果作为其项目总成果之一专门提出,形成《图鉴》,这也是在近20年来蝶类调查成果的积累和结晶。截至目前,顾茂彬团队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共发现蝴蝶500多种。
《图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为昆虫学分类学者提供参考,为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南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还可成为蝴蝶爱好者野外调查的“字典”和宣传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独特教材。
据不完全统计,南岭现有高等植物3700多种,是我国11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南岭蝴蝶种类极其丰富,特有种类繁多。因为蝶类昆虫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其所处微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从它们的多样性可以反映其栖息地植被以及其微环境的生态多样性,因此,生物学家常常把蝶类作为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及生境监测的指示物种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