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打造“盐碱地科技之家”
时间:2017-11-23 来源:中国科技财富网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科技财富网2017年11月21日网 作者王建兰 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网讯(王建兰 记者胡利娟)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探讨盐碱地治理,11月21日,首届盐碱地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同时,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正式成立。

  土地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与生态问题。我国受不同程度盐碱化影响的土地面积近1亿公顷,且绝大部分为盐碱荒地和生产力较低的盐碱耕地。加强盐碱地生态治理,向盐碱地要后备耕地、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迫切。

  而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的成立,对于团结、聚集盐碱地治理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我国盐碱地治理科技水平,推进盐碱地治理进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维护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幸良表示,盐碱地分会要凝聚盐碱地治理领域各方力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我国盐碱地治理水平;要充分发挥学术机构的创新引领、智力支撑、科普教育、推广平台作用,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积极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以优质高效服务来提升学会地位,彰显学会作用;要不断增强学会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把盐碱地分会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学会组织。

  长期以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十分重视盐碱地研究、治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在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耐盐植物筛选、快繁及资源利用、沿海盐碱地防护林体系高效配置、土壤生物改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积累。

  特别是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双方有着长期而友好的合作,2006年,签署共建了“天津滨海盐碱地生物治理与成果转化基地”协议书;2008年,作为天津市科技支撑单位,与天津市共建了“天津市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2009年,“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盐碱地研究中心”拟落户天津滨海新区,2012年“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批复成立。此次,盐碱地分会又以盐碱地研究中心为依托单位,挂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叶智说,盐碱地分会的成立,将为盐碱地相关研究机构、企业、专家、学者搭建起交流沟通、合作共赢平台,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环渤海经济圈中心、有着“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美誉之称的天津,全市65%的面积属于盐渍土,主要分布在滨海新区,滨海新区一直被称为“绿色禁区”,其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天津市林业局局长张宗启称,随着国家京津翼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深入和天津市宜居生态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盐碱地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盐碱地研究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此次盐碱地分会的成立,必将推动天津盐碱地生态修复和绿化产业的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我国盐碱地分布区绝大部分布在“一带一路”“京津翼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功能布局区。随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开展盐碱土壤生态治理、改善盐碱区生态脆弱面貌,提高区域生态支撑能力,成为事关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

  盐碱地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黄坚说,今后将充分利用国家林业局盐碱地中心和院市共建的天津林业研究所等依托单位优势,有序开展分会工作,充分发挥分会在组织、搭建学术平台方面的作用,通过设立“学术组”“产业组”和“咨询组”,成立“盐碱地生态修复学术沙龙”,营造活泼开放、亮点纷呈的学术氛围,打造“盐碱地科技之家”,做好盐碱地治理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等工作。

  本次大会由中国林学会主办,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天津林业科学研究所承办,以盐碱地生态修复与植被构建为主题,来自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以及亿利资源集团、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单位等150多位代表,就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措施与对策建议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