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17年10月19日讯 记者:胡利娟报道
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杜仲羊”火了;甘肃省康县王坝镇鸡山坝村庄子社吴先生家一棵杜仲树开的“杜仲花”,让他鼓了腰包,收入高达1700元……
“大众的传统认知一般是把杜仲的树皮当作一种中药材,可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而杜仲的战略意义却被极大地忽视。”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杜红岩强调,杜仲的利用已经从单纯树皮药用,到“吃干榨净”,杜仲果实、杜仲叶、杜仲雄花、杜仲皮、杜仲木材等都得到综合利用,杜仲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产品附加值与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杜仲产业的国家战略意义在促进国民大健康与生态富民战略中得到充分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杜仲的果实、叶子、树皮中都含有大量胶。杜仲胶和产于三叶橡胶树的天然橡胶化学成分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而具有“橡胶—塑料二重性”的杜仲胶,开发出的新功能材料具有热塑性、热弹性和橡胶弹性等特性,以及低温可塑、抗撕裂、透雷达波、形状记忆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高铁、医疗、体育、农林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目前,杜仲雄花、杜仲籽油已被列入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
“别小看这个杜仲果,这白色的物质可是珍贵的杜仲胶。如果产量足够多的话,用来生产轮胎等橡胶制品都不成问题。”杜红岩介绍说,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橡胶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中国橡胶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由于气候原因,我国在海南岛、广东等少数地区能够种植橡胶,产量仅60万吨左右,因此每年80%的橡胶得依靠进口。
杜红岩称,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攻关,如果杜仲的种植面积得当,可以用杜仲胶来替代进口橡胶。尤其是采用杜仲良种进行栽培,可让杜仲橡胶等产量提高3-4倍。
据了解,在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原阳基地,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杜仲基因库,杜仲创新团队的研究人员在这里收集保存了国内外1300多份杜仲资源,并根据果用、雄花用和药用等杜仲育种目标,建立了不同用途的杜仲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同时还建立了226个杜仲无性系组成的育种群体,构建了由267份种质组成的核心种质,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03个,其中高产杜仲橡胶优良无性系55个,高产优质杜仲亚麻酸优良无性系6个,高产优质杜仲雄花优良无性系23个,药用杜仲优良无性系19个。审定杜仲良种17个,其中国审杜仲良种1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个。
如今,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创的杜仲果园、雄花园、高密度叶皮材兼用林等栽培模式与系列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杜仲果实产量与综合效益,杜仲果园化栽培新技术的突破引起国际的极大关注。
其中,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产果量比传统栽培模式提高40倍,果园盛果期亩产达260千克-320千克,杜仲橡胶亩产达30千克-40千克,实现了杜仲培育技术历史性突破,大幅度降低了杜仲橡胶成本。通过雄花园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杜仲雄花亩产达220千克-300千克;高密度叶皮材兼用林杜仲叶亩产超过1000千克,杜仲橡胶亩产超过30千克。
“事实上,对于杜仲的产品开发,有很多选择。”杜红岩和他的团队也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他们养殖了一大群鸡鸭,将5%左右的杜仲树叶打碎后掺入饲料中进行喂食,这样可以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杜红岩说,将杜仲叶用于养殖业,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畜禽肉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无抗养殖,对我国肉蛋奶食用安全意义重大,前景十分可观。
杜仲全身成了“宝”。杜仲雄花茶、杜仲雄花茶饮料、杜仲亚麻酸软胶囊、杜仲山杏高档配方食用油、杜仲系列保健酒(杜仲雄花酒、杜仲雄花干红、杜仲雄花半干红、杜仲种子酒)、杜仲功能饲料及其健康畜禽产品(杜仲鸡蛋、杜仲鸡肉、杜仲猪肉、杜仲牛肉等)、杜仲功能型食用菌(杜仲香菇、杜仲木耳、杜仲灵芝、杜仲猴头菇等)、杜仲养生挂面、杜仲营养饼干、杜仲牙膏、杜仲香皂、杜仲系列化妆品等功能性产品,为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开辟出新途径,为杜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悉,杜仲综合利用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2017年5月22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杜仲产业发展工程”被列为“十三五”全国林业产业重点建设工程。
新闻链接:
杜仲,是在第四纪冰期来临后,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相继消失、仅在中国中部存活至今的地质史上残留下来的孑遗植物,也是我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作为我国特有的“化石级”树种,杜仲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在我国广东韶关以北、吉林通化以南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种植,为理想的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