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科技推广让杜仲变成“宝”
时间:2017-09-06 来源: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9月6日讯 记者丁洪美报道

  甘肃省康县王坝镇鸡山坝村庄子社吴先生家种了一棵杜仲树,每年仅雄花收入就高达1700元。

  种植杜仲的林农说,多亏杜仲专家们的科技推广,现在杜仲已变成他们地里的“摇钱树”。过去,他们只知道杜仲皮能入药,就扒树皮换钱,钱没换到多少,却常常把树给扒死了。现在,专家们不仅给他们带来好品种、好的栽培管理技术,而且把他们种的杜仲全株都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

  这话一点不夸张。

  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已全面突破杜仲育种、高效栽培与全产业链利用的关键技术。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杜红岩说:“这些技术的大力推广,提升了我国杜仲的良种使用率,扩大杜仲高效栽培技术成果应用范围和规模,显著提升杜仲资源培育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杜仲资源的利用率,推进杜仲产业整体技术进步,为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加快了我国杜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突破良种选育繁育技术瓶颈

  在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原阳基地,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杜仲基因库,杜仲创新团队的研究人员在这里收集保存了国内外1300多份杜仲资源,并根据果用、雄花用和药用等杜仲育种目标,建立了不同用途的杜仲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同时还建立了226个杜仲无性系组成的育种群体,构建了由267份种质组成的核心种质,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03个,其中高产杜仲橡胶优良无性系55个,高产优质杜仲亚麻酸优良无性系6个,高产优质杜仲雄花优良无性系23个,药用杜仲优良无性系19个。审定杜仲良种17个,其中国审杜仲良种1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个。

  采用杜仲良种进行栽培,杜仲橡胶等产量可以提高3-4倍。

  在良种选育的同时,研究人员开展杜仲良种嫁接、扦插等无性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通过对嫁接、扦插等技术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杜仲良种的繁殖速度和成活率,杜仲嫁接苗培育周期由2年缩短至1年,嫁接成活率由原来的89.6%提高到96%以上,扦插成活率由不足10%提高到87%以上。

  杜红岩说:“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目前国家林业局已发布《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我国杜仲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

  据杜红岩介绍,为了使杜仲良种依法依规有序推广,促进我国杜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现有新品种或良种法律法规框架下,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杜仲产业的特点,创新性地采用杜仲良种使用权区域授权的方法,既能有效预防良种推广过程中无序繁育、恶性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的发生,又有效保护了良种培育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其他树种良种推广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首创高效栽培系列技术

  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创的杜仲果园、雄花园、高密度叶皮材兼用林等栽培模式与系列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杜仲果实产量与综合效益,杜仲果园化栽培新技术的突破引起国际的极大关注。

  其中,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产果量比传统栽培模式提高40倍,果园盛果期亩产达260千克-320千克,杜仲橡胶亩产达30千克-40千克,实现了杜仲培育技术历史性突破,大幅度降低了杜仲橡胶成本。通过雄花园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杜仲雄花亩产达220千克-300千克;高密度叶皮材兼用林杜仲叶亩产超过1000千克,杜仲橡胶亩产超过30千克。

  杜红岩说,杜仲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使杜仲由相对单一的药用植物迅速发展成为杜仲橡胶、木本油料多用途的国家战略资源。这些重大突破得到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14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杜仲列为重点支持的木本油料树种。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启动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这是杜仲创新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的具体体现,更是引领杜仲研究与杜仲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

  研发综合利用与高值化利用创新模式

  杜仲的利用已经从单纯树皮药用,到“吃干榨净”,杜仲果实、杜仲叶、杜仲雄花、杜仲皮、杜仲木材等都得到综合利用,杜仲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产品附加值与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杜仲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重要研究成果,获得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杜仲产业的国家战略意义在促进国民大健康与生态富民战略中得到充分体现。”杜红岩说。

  据杜红岩介绍,针对杜仲应用单一,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突出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杜仲创新团队系统开展了杜仲果实、雄花、叶、皮等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研究成果,使杜仲全产业链得到逐步完善,显著提升了杜仲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现在,杜仲全身真正成了“宝”。杜仲雄花茶、杜仲雄花茶饮料、杜仲亚麻酸软胶囊、杜仲山杏高档配方食用油、杜仲系列保健酒(杜仲雄花酒、杜仲雄花干红、杜仲雄花半干红、杜仲种子酒)、杜仲功能饲料及其健康畜禽产品(杜仲鸡蛋、杜仲鸡肉、杜仲猪肉、杜仲牛肉等)、杜仲功能型食用菌(杜仲香菇、杜仲木耳、杜仲灵芝、杜仲猴头菇等)、杜仲养生挂面、杜仲营养饼干、杜仲牙膏、杜仲香皂、杜仲系列化妆品等功能性产品,为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开辟出新途径,为杜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杜仲雄花茶已成为保健品市场热销产品。杜仲油抗氧化技术使杜仲油保存时间延长2年以上,以杜仲油为原料开发出的杜仲α-亚麻酸软胶囊等系列产品,成为绿色降血脂、降血压的最佳产品之一,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国家发明专利的杜仲功能饲料,应用后能够明显改善猪肉、鸡肉、牛肉、羊肉、鱼肉的肉质,显著降低杜仲鸡蛋中胆固醇含量,同时能提高畜禽免疫力,显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成为引领国际无抗养殖新趋势的生物饲料。

  杜仲综合利用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2017年5月22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杜仲产业发展工程”被列为“十三五”全国林业产业重点建设工程。

  科技推广让杜仲长成“摇钱树”

  目前,研究人员已为杜仲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他们在河南、湖南、安徽、山东、甘肃等省建立高产杜仲橡胶等杜仲良种嫁接繁育基地10多个,繁殖杜仲良种1.5亿株以上,在全国推广杜仲果园化高效集约栽培技术近20万亩。杜仲雄花茶、杜仲亚麻酸软胶囊等产品已在河南、甘肃、山东、湖南等多个产区应用,成为我国保健品市场知名品牌,累计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亿元。

  杜仲良种及其果园化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后,每亩杜仲果实产量由不足5公斤提高到20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极其明显。河南省灵宝天地科技生态有限责任公司从1996年开始推广杜仲果园化栽培技术,每亩年收入从不足500元提高到6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杜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的样板。

  杜仲雄花茶及其加工技术是1998年杜红岩研究员首创的国家发明专利,近20年来在河南、甘肃、山东等地推广应用后,效益十分显著,杜仲雄花从无人问津到功能食品和保健品市场的佼佼者,年产杜仲雄花茶2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3亿元,产区农民每亩杜仲雄花收入超过5000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