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小紫胶“长成”大产业
时间:2017-08-25 来源: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8月25日讯 记者丁洪美 刘斯文 杨劼报道

  小紫胶蕴藏着巨大产业潜力。苹果、橘子保鲜所涂上的一层薄薄的蜡质,防弹玻璃坚不可摧的材料,发挥缓释作用的胶囊……都有紫胶的贡献,而且紫胶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所研究员陈又清博士说,他们正在进行紫胶改性研究,不久将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产品问世。

  资源昆虫研究所科技处处长陈军说,经过资源昆虫研究所几代研究人员的接力研究,资源昆虫所建立了紫胶种质资源库和育种平台;驯化出多种优质紫胶虫,为多虫种优质紫胶生产奠定了良种基础;集成创新了紫胶生产技术;研发出优质紫胶和漂白胶,打破国外高端产品垄断。从紫胶虫、紫胶虫寄主植物选育、适生地调研、可持续经营管理,到紫胶系列产品——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已落地生根,在西南广大适宜区推广应用,为当地林农开掘了增收新领域。

  紫胶虫与寄主植物研发

  陈又清博士说,发展紫胶产业必须记住三大技术原则。

  一是选择区域的基本原则:有紫胶虫寄主植物和紫胶虫自然分布的地区,以及人工引种驯化后紫胶虫能适应的新区,可发展原胶;紫胶产区布局应与当地经济社会状况协调;在区域内有加工企业的地区,引导发展原胶生产;寄主树种应该以乡土寄主树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二是必须具备基本生态条件:水热条件是决定紫胶生产成败的关键因子,海拔、坡向、土壤是影响紫胶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宜植地应选择年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80%左右,1月份最低气温在10℃以上,海拔900米-1400米之间,北面或东北面有高山屏障,南面或西南面地势开阔,冷空气不易沉积,而且难进易出,冬季日照时间长的阳坡山地,应避开冬季寒流影响的河流两岸和水库周围的二半山坡。

  三是必须把握原胶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包括寄主植物修剪,种胶选择,种胶放养,管理、原胶收获等技术。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我们提倡在西南山地,多形式发展紫胶原胶生产,可以利用宜林荒山、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渠两旁、水库四周等零星地块发展紫胶,也可以在宜林荒山上规模营造紫胶寄主植物。营造紫胶寄主林,不仅能获得紫胶产量,还可以带来很好的生态效益。” 陈又清博士说,“在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的区域,可以以紫胶园的形式发展原胶,在宜胶区林地内建立紫胶寄主纯林或混交林,在旱作农业山地上建立胶粮混作的人工紫胶园。根据不同地段土壤、坡度、植被特点选择乔木和灌木寄主植物混交或紫胶和粮食轮作模式发展紫胶,轮作的作物品种应多样化,最好多种矮作的豆科作物和饲料作物。”

  紫胶产业在西南山区拓展

  “发展紫胶产业技术通俗易懂,接地气,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效果好。” 陈又清博士用简洁的话,总结了在西南适宜区推广紫胶技术体系、发展紫胶产业的优势。

  紫胶生产包含系列技术,资源昆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技术体系,开展基地建设、寄主植物培育、种胶生产、原胶生产、病虫害调控等方面的技术示范和培训。主要推广的区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面积达217万亩,项目共培训紫胶生产管理人才2000多人次,农村技术骨干逾2万人次,受惠农户14.5万余户。

  在推广紫胶生产技术体系以前,绝大多数农户采用的技术比较粗放,导致紫胶产量低,紫胶虫退化严重,可持续经营和规模化程度低。采用资源昆虫研究所的紫胶生产技术体系后,效益增加了50%以上,投入的劳动力减少了40%左右。云南、四川等参加过紫胶生产技术的培训人,共同的感受就是这项技术实用性强、易掌握、效果好。就连绿春县牛孔乡65岁少数民族老人白先生和墨江县雅邑镇78岁少数民族老人李先生都说,他们接受培训听得懂、学得会、效果好。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牛孔乡李姓农户年销售紫胶的收入达2万元左右,占年家庭收入的90%左右;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雅邑镇周姓农户紫胶年收入3万元左右,占年家庭收入的92%左右。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和云县等地许多农户紫胶年收入均超过万元,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上。

  陈军告诉记者:“紫胶生产投入低廉,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懒庄稼’。虽然紫胶生产的直接经济效益与紫胶虫寄主植物种类、大小、单位面积内寄主植物密度、生产模式、经营管理水平等许多因素相关,也与紫胶原胶和种胶价格相关,但一般来讲,每亩紫胶的产值都能实现1000元-2000元。”

  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绿春县、墨江县等地网站,也都多次报道过紫胶等特产资源对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良好效果。

  紫胶技术体系推广带来多重效益

  紫胶虫培育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以云南为主,多分布在重要的江河流域及支流。紫胶虫培育需要大力发展寄主植物。因此,发展紫胶产业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西南地区,许多地方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解决了产权问题。产权明确后,提高林地效益至关重要。陈军说:“对现有林地内紫胶寄主植物边改造边利用,补植补造紫胶虫优良寄主植物,通过简单的投入即可获得紫胶收入回报,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山区和半山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紫胶产业是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产业。目前,西南地区仍然是全国贫困面最大的区域之一,贫困又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紫胶产区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科学发展紫胶产业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山区百姓。” 陈又清博士说,“发展紫胶产业主要在西南重大流域及支流、生态退化地区、石漠化地区等重点区域营建紫胶虫寄主植物,优选的寄主植物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具备多重功能,可带动西南山区脆弱地带生态建设,对国家林业生态工程、流域治理工程、国土资源安全工程、水利工程等,也能发挥生态效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