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6月5日讯 记者陈永生报道
胡杨和小叶杨的杂交良种小胡杨面世,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盐碱地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及防沙治沙多了一个带有乡土基因的优良乔木品种。
5月28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在内蒙古磴口召开研讨会,交流小胡杨良种繁育技术及区域化造林试验结果。与会专家评价,这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林业科技界近60年持续攻关,在抗旱育种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今后,三北宜林地困难立地造林可以选择小胡杨。小胡杨实现了扦插繁育工厂化育苗,为良种尽快推向市场提供了便利。
小胡杨是小叶杨和胡杨的杂交种,它继承了父本和母本耐盐碱性、抗旱性、抗寒性等优良特性,且具有较强的速生性和易扩繁性,已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区的盐碱地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城市绿化中进行了区域化造林试验,植苗造林保存率92%-98%。小胡杨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上长势良好,保存率较高;在降水量不足50毫米的极干旱地区灌溉条件下仍有92%的保存率,5年生的农田防护林平均胸径达9厘米、树高8米,最粗胸径超过12厘米。目前,小胡杨已获得内蒙古良种证书,内蒙古林科院与磴口县治沙林场合作,摸索出一整套小胡杨工厂化繁育技术,并成功繁育苗木60万株。
与会专家还对小胡杨培育研究提出了适应性、需水量、林带配置、林网规格、木材经济效益等问题,希望能开展深入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及早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