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用科普作品唤醒公众的保护意识
时间:2017-07-03 来源: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6月30日讯 记者肖晔报道  

  第六届梁希科普作品奖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谈宜斌的著作《鸟国拾趣》(上、下),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由李伟、崔丽娟等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湿地》,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出品的多媒体视频资料《认识湿地三部曲》。

  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科普作品正是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唤醒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以切身行动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此次的获奖作品采取了诸多创新模式,旨在以更生动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动植物及生态知识。

  一等奖作品《鸟国拾趣》,是一部鸟类知识小品集,介绍了80多种鸟类的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繁殖特征、观赏价值、奇闻趣事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功绩;除此之外,书中还加入了古今中外人们爱鸟、护鸟、赏鸟和对鸟类的讴歌等多方面内容。本书语言优美,叙述轻松,图文并茂,使读者读其文如同见其鸟。扫描书中二维码,读者还可直接观看鸟类视频,从而更加直观地识别多种鸟类,有助于唤醒公众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等奖作品《中国湿地》,详尽且生动地介绍了湿地的定义、类型、组成、分布、功能、湿地面临的危机、湿地保护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中国湿地》避免采用单调地罗列科学概念方式,而是通过漫画、照片、图表等更形象化的语言,让湿地知识变得更直观、更生动,很好地平衡了科学性和可读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为公众认识湿地开启了一扇门,不仅有助于公众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还促使其以更多的自觉性去认识探究自然。

  《认识湿地三部曲》是全国首个系统介绍湿地知识的微视频,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极具创意的创作手法,比如广受欢迎的flash扁平化风格,以“短”为特色,借助网络传播媒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湿地的内涵、功能、丰富的动植物以及湿地面临的威胁,向社会公众传递湿地知识及其重要性,进而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