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1月12日讯
2016年12月20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对于加快我国杜仲产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规划》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受国家林业局委托编制,编制工作组先后到湖南、河南、安徽、山东、甘肃、新疆等地调研杜仲产业发展现状,多次召开编制工作会议、征求各方意见。《规划》指明了杜仲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规划期内我国杜仲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这不仅为杜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更为杜仲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为贯彻落实《规划》,2016年12月28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规划》宣传推广暨相关标准起草编制工作会。与会专家学者就《规划》对杜仲相关产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如何落实好《规划》,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现飨读者。
种苗先行奠基础 科技支撑促发展
《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杜仲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这是我国杜仲产业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将对今后我国杜仲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规划》的发布,将加快杜仲良种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杜仲良种化水平。
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杜仲长期育种工程研究30余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杜仲基因库;构建了不同用途的杜仲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200多个杜仲无性系组成的育种群体,审定杜仲良种17个,其中10个国审杜仲良种全部由中心主持选育;首次在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中科学地结合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橡胶植物和第一个木本药用植物基因组精细图——杜仲全基因组精细图绘制,攻克了杜仲基因组高杂合、高重复序列组装技术瓶颈。研究成果对突破高产杜仲橡胶和现代中药育种技术、科学指导杜仲橡胶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杜仲良种不足10个,且良种使用率低,这与杜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极大反差。
杜仲产业发展,要坚持良种壮苗先行,持续选育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杜仲良种,并有序开展杜仲良种规模化繁育与推广,这对全面提升杜仲生产水平、实现杜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的发布,将加快杜仲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推广,快速提高杜仲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按杜仲栽培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规划》根据我国杜仲产业发展现状潜力,确定了全国适宜杜仲发展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7个省(区、市)中的377个县(区、市),到2030年建成5000万亩杜仲良种高效栽培产业基地。进入盛产期后,杜仲橡胶年产量将达120万吨以上,可使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匮乏问题得到根本缓解。
《规划》的发布,将加强杜仲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杜仲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规划》指出,杜仲产业采用递进式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分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完成。到2030年,要形成杜仲橡胶、杜仲油料、杜仲中药、功能饲料等供应相对稳定充足、综合效益显著的杜仲新能源经济和产业资源供给,建立起适于现代杜仲产业发展的新型杜仲资源培育体系;并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政府在杜仲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协调与服务作用和企业在杜仲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基本建立起杜仲机械化种植和采摘、杜仲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杜仲产品生产和加工、杜仲资源高效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使之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