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供给侧”来了,如何秀出“板”行?
时间:2016-11-11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11月10日讯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也逐步刹车进入了怠速发展阶段。我国人造板产量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从21世纪第一个10年平均20%以上的高速发展逐渐降到10%以下的中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提高,使我国人造板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造板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恰逢其时。如何提升人造板产业整体素质?如何增加人造板产品有效供给,扩大产品应用领域?中国人造板怎样“走出去”,布局全球、做大做强?日前,在第十五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人造板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转型思路,交流改革经验。

  淘汰落后产能

  消费结构微调

  我国是人造板生产大国,人造板产量从2007年开始在世界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1/4,2015年占比高达49.32%、产值约6033亿元,我国人造板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人造板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年均增速约16.2%。2015年,全国人造板产量较上年增长4.8%,增长率将为10年最低。尽管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包括人造板工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仍然面临着制造业要素成本高企、去产能任务艰巨等问题,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陈勇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淘汰落后产能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关闭、拆除或停产纤维板生产线累计近320条,每年淘汰落后纤维板生产能力约1150万立方米;全国关闭、拆除或停产刨花板生产线累计900余条,每年淘汰落后刨花板生产能力产国1400万立方米。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保有连续平压纤维板生产线124条,占纤维板总生产能力的份额上升到40%;全国保有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23条,占刨花板总生产能力的份额上升到26%。

  “未来人造板需求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取决于‘拓展’,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在人造板市场需求方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肖小兵认为,中国人造板产业正处于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造板的消费结构将微量调整,胶合板类产品仍将是我国人造板产品消费的主要板种,占人造板消费总量份额将提升到60%以上;纤维板类产品占人造板消费总量份额将下滑到20%以下;刨花板类产品占人造板消费总量份额将回升到8%以上。未来,人造板市场需求量将小幅增长,其中胶合板类产品有2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增长空间,年需求量将达到16000万-18000万立方米;纤维板类产品市场需求量将呈现负增长,年需求量将位于6000万立方米左右;刨花板类产品市场需求量将小幅增长,年需求量将回升到2300万立方米以上;我国人造板产品市场需求总量约为26000万-28000万立方米。

  产品结构不佳

  多种因素制约

  目前,我国人造板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虽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球第一,但受经济下行影响,我国人造板行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各品类人造板产品结构不合理,刨花板比例偏少,约占总量的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吕斌说,我国人造板行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且低端产品占比较大,其中胶合板中低端产品约占90%,纤维板中低端产品约占80%,刨花板中低端产品约占80%,细木工板中低端产品约占85%;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优质产品占比不高,行业对微观质量关注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产品新应用领域开发不够;产品规格相对单一,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功能性产品占比相对较少;人造板饰面材料的品种和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包括人造板工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仍然面临着制造业要素成本高企、去产能任务艰巨等问题。陈勇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原料和成本方面,因国内天然林全面商业禁伐,国外木材出口管制,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红利消失,价格微涨;市场受限,国际上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对我国人造板及其制品出口产生影响;环境方面,国内对空气质量提升要求逐渐提高,2014年发布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将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15年修订版中规定只有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板才能不计入该名录;人造板采用的专利、外观设计缺乏自主创新,装备技术发展滞后;政策方面,增资税即征即退政策到期,以三剩物为原料的人造板增值税即征即退率已从原来的80%降至为0,出口退税政策调整,2015年人造板的退税比率由原来的80%降为70%。根据规定,凡是列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或者重污染工艺,不予享受退税政策。

  增加有效供给

  加大科研力度

  中国人造板产业正受到原料、市场、环境、技术、成本、政策等因素制约,想要逐步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应重视木材来源合法性;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增加人造板产品有效供给,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健全产品标准体系,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满足消费者对人造板产品适用性、功能性、环保性提出的更高要求。

  关于人造板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我国人造板产品定位要向中高端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规格要根据下游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延伸产业链,帮下游企业制作产品部件。加大生产高档家具用胶合板材代替实木,开发生产、应用墙板、吊顶用人造板;增加预油漆装饰单板在木门、家具制作方面的应用;用CPL、水性涂料饰面人造板;加大装饰单板饰面刨花板、纤维板市场份额;加大无醛胶黏剂制作的人造板量,加大无醛胶黏剂制作的人造板量,除用于高档家具、装饰装修外,还可用于食品包装等。用人造板开发背景板;开发轻型人造板,节省原料,降低运输成本;加大高档集成材市场份额,通过实木板式化,满足实木类产品需求。丰富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的花色品种,满足不同消费人群、消费场所的视觉要求。开发生产功能型人造板,比如隔音吸声人造板、结构用人造板、释香型人造板等。

  总体来说,我国宏观经济前景看好,将长期保持中高速发展,人造板刚性需求长期存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落后人造板产能将被淘汰,并购、重组已经开始,优质资源和市场份额正在向优秀龙头企业聚拢,优秀人造板企业做大做强的机会就在眼前。(刘露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