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为京津风沙源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时间:2016-09-18 来源: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9月18日讯 记者王建兰 通讯员吴波 报道 日前,由中国林科院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科技部批准。项目将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范围为研究区,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技术集成与决策4个层面构建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综合整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生态安全保障及满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生态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将以京津冀风沙源区3种主要景观类型——沙地、草地、疏林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揭示京津冀风沙源区土地沙化形成机制与生态修复机理,完善土地沙化形成机制与演变趋势理论基础,为该区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土地沙化发生和治理措施特点,项目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划分为4个沙化土地治理区,即坝上高原及华北北部山地、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项目针对各治理区特点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发接坝区风水复合侵蚀控制、流动沙丘植被快速恢复、沙化草地生产力恢复与畜牧业产业化,以及退化人工植被恢复与更新等关键技术,为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在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基础上,依托生态定位站和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产业化技术研发;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示范,示范内容包括草地畜牧业、木本油料植物培育、特色经济林果和中药材栽培等,并在河北、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等地建立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示范区8万亩,使示范区内植被覆盖度提高15%-20%,单位面积产值提高20%-30%。

       系统集成共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成果,系统收集并整理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综合整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经过5年攻关研究,项目将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与突破:进一步完善京津冀风沙源区土地沙化形成机制与演变趋势理论基础,揭示固沙植被稳定性维持机制和生态修复机理,建立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技术体系;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荒漠化防治理论与技术体系,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培养荒漠化防治领域的青年人才。将产生一批针对性很强的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实用技术,支撑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在项目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在京津冀风沙源区,逐步推广环境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发展生产带动环境治理的治沙模式,帮助广大沙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提高其生态意识,调动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