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9月29日讯 记者许益佳报道 9月25日,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等单位主办的经济林产业预警机制研讨会暨滨州冬枣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会议围绕沾化冬枣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品牌保护、产量和质量对比调控等冬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讨论。来自经济林行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品牌化是山东省沾化冬枣赢得市场的关键。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冬枣一味追求产量,导致土壤养分缺失,影响了冬枣产品质量,出现冬枣变形、不甜、不脆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原产地域保护不够,品牌意识差等原因,导致大量冬枣苗木外运,然而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如阳光、气温、土壤结构等都会影响冬枣的品质,因此外地冬枣的面市既对沾化冬枣市场造成冲击,也对沾化冬枣的品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针对冬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专家认为,搞好挑选良种培育、研发新品种和打造品牌商标是沾化冬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良种壮苗是冬枣基地建设的必备基础和前提,沾化县应合理利用科研中心,在摸清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快选出优良单株和研发新品种,建立良种采摘园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快优质冬枣的组培快繁,并确保苗木纯度和质量。沾化县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保护沾化冬枣品牌,政府要带头打击假货,要实现沾化冬枣的真正产业化,只有依靠正规企业和冬枣知名品牌强有力的带动才能完成。首先是要扶持正规企业并建造企业自己的种植基地,政府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信贷支持;其次是要打造名牌商标,保护沾化冬枣品牌,在做实名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名牌商标和沾化冬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