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5月19日讯 本报记者 陈永生 王建兰 报道 未来几年,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将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于科技创新驱动?中国林科院给出的回答是:5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00项,推广应用成果1000项。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林科院将深化改革,实施林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夯实团队、平台、机制三个基础,提升服务战略决策、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升级、保障社会民生、参与国际竞争“五个能力”,加快世界一流林业科研院所建设步伐。
到2020年,中国林科院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新品种创制、生态修复、森林培育、林业灾害防控、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民生等方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00项,推广应用成果1000项,为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院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三个:
服务全局能力明显提升。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整合科技资源,主动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碳汇、木材储备安全、林下经济等重大问题研究,拓展国际林业培训,在服务国家林业重大战略决策、提升外交话语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服务行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功能基因,高抗新品种和优良无性系取得新突破,重大生物灾害控制技术与设备(药剂)取得新进展,支撑生态建设能力显著提升;林业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开发出一大批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引领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完善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体系,分区域和类型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集成、重组、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服务社会民生能力显著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适应林业科研特点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实施创新工程计划,强化大学科群建设,跨学科跨机构合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20人,新增创新团队20个,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人才梯队基本形成;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林业重大工程推进学科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局级台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取得新突破,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条件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为保证“承诺”兑现、发展目标达成,“十三五”期间,中国林科院将着力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学科优化与布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加强条件平台建设、深化国际合作、加强组织领导九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