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5月27日讯 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重大森林害虫持续防控关键技术与体系研究”在美国白蛾、舞毒蛾和天牛防治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项目组研究表明,利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虫口密度,且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和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项目筛选出美国白蛾幼虫人工饲料的最佳配方,在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建立美国白蛾防控试验基地5000余亩,2015年累计防治面积达1.5万余亩。
研究还发现,人工饲料中添加绿原酸,提高了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
项目组系统调查了松褐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天敌资源,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寄生于松褐天牛卵的寄生蜂——松褐天牛卵金小蜂,其自然寄生率为12.6%;首次发现了3种寄生于光肩星天牛卵和初孵幼虫的寄生蜂——长尾啮小蜂、光肩星天牛奥金小蜂和光肩星天牛广肩小蜂。(周晓星 张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