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13年02月28日讯 (胡利娟) 由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的“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近日完成。成果填补了世界竹类基因组学研究空白,对包括竹类植物的禾本科物种分化、毛竹改良、解析毛竹遗传信息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培育竹能源、发展竹产业和繁荣竹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这是2月25日从“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该项目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毛竹进行全基因组随机测序,获得了相当于毛竹基因组150倍覆盖率的原始序列,组装出覆盖基因组95%以上区域的高质量序列草图。这是目前世界上完全使用第二代测序方法测定的、结构最为复杂的高等植物基因组之一。
同时,还对毛竹主要组织进行了深度的转录组测序,注释出近32000个高度可靠的毛竹基因,约占毛竹基因总数的90%。由此建立的基因表达谱,覆盖了毛竹大部分的自然生长阶段,其中包括了非常少见的毛竹开花时期的基因表达数据,是今后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基础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