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迎来建所60周年 杰出人才始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时间:2013-01-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1月14日讯  记者郝健 王建兰报道 即使早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多有建树,像蒋有绪、唐守正、沈国舫、尹伟伦这样的两院院士,在参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建所60周年成就展时,仍然对其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赞不绝口。

  1月8日,上述两院院士应邀出席林业所庆祝大会并致辞。他们或曾长期在林业所学习、工作,或与林业所改革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名院士深情回顾了自己和林业所的不解之缘。

  特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他见证了林业所57年的发展历史。1957年蒋有绪被当时的中林所派往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进修2年,学成回国后,他长期在林业所开展一线科研。“一个好的研究所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蒋有绪说,“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回忆说,自己真正的科研锻炼是上世纪80年代在林业所开始的。在林业所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下,他终于有机会取得今天的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勉励年轻科研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不懈奋斗,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学术精神的传承,学科口径的拓宽和发展,加之年轻人的开拓创新,让他坚信我国林业科研事业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除了取得辉煌业绩的科学家和林业专家,更多的人,则长期默默奋战在科研一线。庆祝大会当日,历时近两年编撰完成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史(1953-2013)》出版发布。《所史》全书约117万字,如实记述了我国林业科研机构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也记述了在林业所工作或曾在林业所工作过的大批科技专家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生平事迹、学术成果和所做工作。

  回顾过去,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最终奠定了林业所在我国林业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司长彭有冬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说,正是得益于老一辈科学家殚精竭虑、无私奉献,新一代林业人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我国的林业科研事业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跨越。

  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郭志伟提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同时对林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希望林业所能站在国家高度理清发展思路,凝练学科与研究方向,做好科学发展规划,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经验证明,林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社会各界的联合作战。中国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岩泉表示,中国林学会与中国林科院休戚与共,愿意共同为中国林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谱写新的篇章。

  今天的林业所,在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科研专家的同时,还拥有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所长张建国介绍说,林业所将建立以绩效评价和资源配置为核心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形成整合优势的管理体制,促进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同时,积极探索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迅速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活力。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在对林业发展具有重大和全局性作用的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中国林科院院长张守攻希望,林业所要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着力搭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要推动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水平;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秀人才的培育基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