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林科院成功应用“天宫一号”数据
时间:2012-12-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12月17日讯  记者王建兰报道  随着“天宫一号”获取的大量珍贵森林实验观测数据的回传,作为数据示范应用单位之一,中国林科院利用这些数据成功开展了林业同步观测试验、数据处理和林业专题信息提取等工作,在森林制图、生物量反演和林火探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示范性应用成果。

  “天宫一号”是2011年9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目标飞行器。正是利用其回传的数据,中国林科院资信所专家研究了温带、热带森林覆盖制图和变化检测自动化识别方法;使用数据构造了反映森林覆盖状况的整合森林指数,从而自动提取森林覆盖区域和森林变化情况。这一研究结果在云南省景洪市西南部、西双版纳局部林区得到验证。

  传统的森林参数需要通过外业实地测量才能获得,且只能获得点上的数据,很难及时获取区域或大范围有空间分布信息的森林参数。而遥感数据可以快速获得大范围数据,通过高光谱、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传感器,较好地估算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通过云南省景洪市西南部等地的实地对比检验,专家们得出结论:两者误差很小,吻合性很强。由此容易分辨出,灌木林地和新造未成林地等低生物量、人工橡胶林地中等生物量、原始天然林等高生物量的分布区域。无论是森林分布与变化情况,还是最近发生的森林扰动,包括森林采伐引起的森林减少和再造林引起的森林增加,都有很好反映。此举大大突破了以往多光谱光学遥感数据反演森林生物量的能力。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陆续开展了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已在全国森林防火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内外还没有发射根据森林防火业务需求设计的卫星传感器,目前我国森林防火中主要应用的是中低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卫星数据,而这些卫星主要是为气象、植被、海洋温度等监测需求设计的,只是因其对森林燃烧和过火信息较敏感而被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然而,这些卫星只对较大面积的火场敏感,空间分辨率约1公里,对燃烧初期、面积较小(如0.6公顷以下)的明火却通常难以探测。在我国西南及南方广大林区发生的森林火灾,燃烧面积通常都比较小,许多火情信息仍不能及时监测到,从而造成森林大火的严重后果。

  通过“天宫一号”高光谱成像仪可同时获取上百个谱段的光谱数据,通过综合分析,能准确得出火情信息。专家们通过北京卢沟桥附近火烧同步试验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的火场试验得出,“天宫一号”高光谱数据具有探测面积小,能有效探测出烟、火烧迹地等信息的特点,可将探测范围缩小至25平方米左右。这对未来设计更适合森林火灾监测业务需求的传感器,更好满足我国森林防火预警扑救需求,切实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林科院资信所遥感研究工作者正在将取得的初步成果,结合细致的地面调查进行深入研究,在更多的森林类型和林业应用领域开展工作,希望更好地利用“天宫一号”高光谱数据开展林业遥感应用示范研究,促进我国自主遥感器在林业领域的应用,为我国今后的资源环境卫星和林业行业卫星的参数设置提供参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