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2年09月25日讯 (潘少军 王建兰) 过去10年,林业科技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43%,科技成果应用率超过了50%。林业科技的大发展,为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当我们沉醉在优美如画的森林里、享受着丰富优质的林产品时,广大林业科研人员正默默无闻地拼搏着、奉献着。正是他们,用智慧和勤劳谱写了林业科研创新的新篇章,让林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毕生心血为松香
人物:宋湛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研究员
说到松香,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一提到以前看报纸、杂志时油墨把手沾黑的经历,大家都记忆犹新。如今,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油墨“黑手”了。这得归功于宋湛谦,他和他的同事研制出的聚合松香,使油墨告别了传统的普通松香,提高了快干性,印出的东西光泽度更好,色彩更鲜艳。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松香和松节油原料都是直接使用,没有深加工产品研发。国家一直低价出口原料,高价进口外国人用我们的原料制成的深加工产品。
1964年,宋湛谦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就投身松香科研事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宋湛谦在国内率先研制松脂深加工产品,并进行工程化开发,在工艺、设备上进行大胆创新,试制出了我国第一个松香深加工产品——高软化点聚合松香,研制出了歧化松香,攻克了难度最大的氢化松香,并广泛运用于胶粘剂、合成橡胶、涂料、油墨、电子工业助焊剂、食用酯胶原料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弥补了我国松香科研和应用的空白,使我国开始告别对外国松香松节油产品的依赖。
进入新世纪以来,宋湛谦的松香科研事业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涉及到了更广的行业和领域。
宋湛谦团队研制出电子工业专用松香,制成的助焊剂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中,可满足高速自动化焊接要求。他们通过松节油改性研究,生产出一种农药增效剂,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为农民节约成本,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他们开展的食用松香研究,使我国生产的食品级松香酯在卫生指标、口感和色泽等方面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推出的无色松香,晶莹剔透,毫无杂色,运用到化妆品上大受市场欢迎。
如今,宋湛谦又把研究目光瞄准到医药产业。他首先对松香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药物先导化合物。
当好科技领头雁
人物:张守攻 中国林科院院长、我国森林培育和经营学科学术带头人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和南方亚高山区重要用材树种。张守攻和他的团队首次完成了落叶松生态育种区划分,建立了长期育种和良种生产体系,为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及林业发展建立了优良种质资源基础和高效育种平台。
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遗传改良和森林培育两方面的内容整合到一个主攻方向,实现了育种和培育的学科联合,加速了成果推广速度,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模式支持。他和同事在我国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4个育种区建成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6处,试验示范基地29处,近10年累计生产良种1200公斤,培育良种苗1.98亿株,在湖北、甘肃、辽宁、黑龙江等13个省区速生丰产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落叶松良种及其定向培育技术,面积达700万亩,实现木材增产2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作为林业科研工作的领导者,张守攻善于团结各个领域的专家,关心着中国林科院每一个研究团队的进步。他常说,管理就是让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多年来,张守攻力主推进林业科技合作。在国内,他主张与有共同目标的兄弟单位、地方政府乃至基层单位合作交流,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对外,他主张林业科研走出去,实行“强强联合”。
2008年,中国林科院组建国际合作创新团队,今天发展到了30支,合作国家有美国、加拿大等10个,学科领域几乎涵盖了林业的所有相关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不断涌进,使中国林科院的科技研究如虎添翼。他本人多次代表国家参与“蒙特利尔进程 ”及联合国森林问题国际会议,作为国家协调员参与国际示范林网络建设,将我国的成就与经验介绍给世界,促进了森林经营规范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发挥了积极影响。
木材科学天地宽
人物:吕建雄 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
踏进林业科研这扇大门伊始,吕建雄便深感中国在木材科学研究方面,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在加拿大留学期间,他凭借勤奋的工作和出色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导师和专家的称赞。但是,他的心一直在国内,时刻准备回国。“在发达的西方国家,自己最多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但对于祖国,自己就有可能是雪中送炭。”
在接到原单位领导和导师的邀请之后,吕建雄丝毫没有犹豫,他携妻带子,义无反顾地回国,一回来就投入工作,潜心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项目的研究。
2002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有了自己在木材改性方面的第一个独立科研项目。经过努力,他找到了有助于改善杉木干燥后板材浸注性能的优化干燥方法和工艺,这项研究成果很受国际同行的关注。2004年,吕建雄又与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就如何运用干燥方法提升木材浸注性开展了合作研究。
吕建雄在总结前两个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木材—流体关系”与“木材干燥机理”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于2008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对于从事木材科学基础研究的学者来说是一个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