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愿“沙泉之恋”恒久远
时间:2012-04-0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4月2日讯 (王建兰) 早在中学时,就知月牙泉为“丝绸之路”的生命之泉,若无她,走在丝绸之途者就会渴死路上,故早已神往。因一次沙漠科考随行采访的机会,有缘与鸣沙山、月牙泉会面。

  人人道,夕阳西下观月牙,美不胜收。曾计划采访结束后第二天下午,用心去会月牙泉,不巧却遇雨天,只好独坐宾馆房间观书神游,在滴答的微雨声中,恍恍惚惚待至又一天明。

  天晴了,因是下午航班,只好忙不迭于上午独自前往月牙泉。

  一进景区,呈现眼前的是悠然而行的驼队,耳际传来阵阵驼铃声。抬眼望去,远处沙山,色如金谷,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似波涛汹涌,跌宕有致,妙趣横生。看登山游人如同蚁串,缓缓攀爬,我心亦随悦耳驼铃声飞越峰巅。

  当套上橙色鞋套,准备骑上驼峰,却见骆驼满是沧桑、悲凉、友善之双眼,双腿跪地,让骑驼者下地之情景,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于是,放弃。望着沙丘上串串驼队的剪影,心中却涌出许多凄凉。

  无心骑驼,也无心参与其他活动,只好一人漫步沙山。当爬至山顶,四面眺望,看着沙山连绵,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心中有了些许温馨。慢慢地,沙山以它特有的金黄,及与之相对的蓝天白云吸引着我欢快地在沙中迂回行走,高兴至极,还忘情地在沙里打了好几个滚。

  人常说,吹尽黄沙始见金。在这里,却是吹尽黄沙仍是沙。缠绵的沙丘,雄伟、丝滑,金子般灿黄,绸缎般柔软,淑女般娴静。站在山顶,俯视山下,月牙泉弯眉如黛,秋波粼粼,似一弯新月,跌落于黄沙里,妩媚动人。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鸣沙、月牙,在大漠中谱写着生生世世难以割舍的情缘乐章。数千年来,如恩爱情侣,相濡以沫。柔媚少妇月牙,静静地躺卧于鸣沙宽阔的胸怀里,似西子捧心,纤瘦而婉约,秀美得让人心疼。身姿雄伟的鸣沙,壮美得让人心醉。沙泉共生,泉沙共存,天下奇观。

  鸣沙告诉了人们什么叫坚韧不拔,月牙向人们倾诉什么叫柔情万般。它们构成了人世间的唯美,也成就了万人景仰的千古神话。时代几经变迁,斗转星移,山泉形影相随,互为依靠,相拥相亲,一路走来。月牙抚慰鸣沙心,鸣沙以泪湿月牙。

  鸣沙山、月牙泉自古以来就是敦煌之眼,成为人们神往的景点。面对爬山的人流和驼队,滑沙、兜风吉普等娱乐活动,我在想,鸣沙山自然恢复的承载能力有多大?月牙泉沉静的水域,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接受流沙的倾覆?鸣沙、月牙的“千古之恋”能否恒久远?敦煌会成为第二个楼兰吗?

  下山后坐出租,与师傅聊天,听师傅说,月牙村一座座沙丘不断前移,流沙已将农庄边沿的树木逐渐掩埋。而沙魔仍不罢休,在狂风的鼓动下,一点点吞噬着有限的绿洲。曾为“丝绸之路”的生命之泉——月牙泉珠光渐暗,已成“风中之烛”。若不是当地政府采取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解救月牙泉,月牙泉也许早已成为干枯之泉。听后心中有些黯然。

  但愿我们的沙漠科考能为鸣沙、月牙带来福音,让鸣沙能安心地以宽厚的胸怀,有力的臂膀,护卫好妩媚、温柔的月牙泉,留住月牙泉的美丽容颜,让他们彼此爱得更深,牵手走得更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