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谁能把蚜虫变成财富?
时间:2012-02-02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02月02日讯 (刘国华)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蚜虫学家鲍威尔博士从事蚜虫研究20多年,当他2010年来到中国,见到五倍子和五倍子蚜虫,很惊奇地感叹:原来只研究怎样控制蚜虫,没想到养蚜虫也能赚钱,还能赚这么多钱。

  笔者知道养蚜虫能赚钱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2010年,在北京一次会议上,笔者结识了张家界森贸五倍子协会会长汤敬财,才知道了五倍子,才知道了世界上还有对人类有益的蚜虫。觉得题材很有意思,也是一项值得向农民推广的致富项目,就想拍一部推广五倍子培育技术的科教片。经汤会长介绍与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杨子祥博士相识。我询问他有没有介绍五倍子培育的书,要求寄一本过来,杨博士说他正在写。

  今天终于收到中国林业出版社寄来的《五倍子高产培育技术》一书。翻看着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和插图,阅读着一行行充满活力的文字,对五倍子的来龙去脉和培育方法我是看懂了。我又在想,如果我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我能够看得懂么?结论是没问题。因为我就是一个外行,书中的内容对我而言,并没有难以理解的内容。这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一本很好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教材和科普读物。

  “五倍子是某些蚜虫寄生在盐肤木、红麸杨和青麸杨的树叶上,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这些虫瘿含有丰富的单宁,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在医药、纺织、化工、矿冶、食品、环保和农业等行业中用途广泛,是我国传统的特林产品和出口创汇商品。五倍子分布于亚洲,主产中国,中国五倍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以产量高、质量好著名。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五倍子’”。这本书分“五倍子培育基础”、“五倍子蚜虫”、“倍蚜的夏寄主植物”、“倍蚜的冬寄主植物”、“倍蚜的培育”、“倍林的营建”、“五倍子病虫害的防治”、“五倍子的采收、加工和利用”和“五倍子生产基地的规划设计”9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对五倍子的来龙去脉、科学道理、培育技术和产业化生产的基础知识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详细地表述和论证,对生产的指导性很强。

  这是一本从倍农生产实践到科学研究,进行总结后再回到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本书作者杨子祥博士多次深入五倍子分布区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经常到五倍子产区与倍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间地头与倍农进行交流指导。倍农们都把杨博士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这本书可以说是科学研究与田间实践的产物,是在倍林的大课堂里写成的。

  “收蚜棚的顶部和外侧全部用塑料薄膜覆盖,与地面相接的地方斜着埋入土中,形成棚架的外膜,主要起保温和防风防雨的作用,两横头挂深色编织袋等材料,保温防风,方便人员出入。内层顶部和两头用深色材料,如牛皮纸等覆盖,两侧悬挂塑料薄膜,上边用2.2米长的竹竿卷边悬挂在横条上,下边反卷成兜状,用图钉固定在立柱上,将边口封严。薄膜在弓形竹片的支撑下呈弧形,春迁蚜从藓盘上起飞后,向两侧的光亮处迁飞,撞到薄膜后落入下边的反兜内……”这些准确生动的描述就像老师亲自在向您面授技艺,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特色。

  这本书中所写的大部分技术都有实践基础,如高产倍林培育技术已经在云南盐津县五倍子培育示范点经过了3年的应用。据统计,示范点平均每亩盐肤木倍林产商品倍79.8公斤,刷新了湖南省湘西州1994年每亩盐肤木倍林产商品倍35.5公斤的纪录,仅李兴红家就销售种倍800斤,收入9600元 。我们相信,有了这本书做技术指导,将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五倍子培育的事业中来。“青山小虫结硕果,我欲因之致富忙”,更多的人会靠这本书里的技术脱贫致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