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加强森林经营 完善林业制度
时间:2011-10-01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绿色中国》2011年10月1日讯  记者 郑婷 于源报道  自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累计少砍木材2.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净增加1.5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加约7.25亿立方米。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水土流失减轻,输入长江、黄河泥沙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林区民生有效改善。2011年,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正式启动,在保持一期行之有效的政策的同时,二期工程更加关注民生,中央将投入2195亿元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林区就业渠道,加强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记者就“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我国天然林目前所存在的状况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蒋有绪。


  绿色中国:蒋院士,您好!您长期从事大兴安岭、川西、滇北、天山、阿尔泰山等天然林区的综合考察研究,请介绍一下我国天然林的现状。


  蒋有绪:像西南林区、闽江上游、云南、还有东北林区等这些天然林一直都是作为森林采伐基地来对待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直到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之前始终都处在被采伐的状态,处于没人管理的被破坏的状态。这期间我们也对天然林做了一些更新,但是种的量赶不上采伐的量,所以总的来说林区资源消耗是相当严重的。当时的科学家、林学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呼吁,不能大面积采伐,要让更新跟得上采伐的步伐。但是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森林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严重性,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破坏生态产生的后果显现出来了:松花江洪水泛滥,对三江平原、嫩江平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闽江上游的洪水也冲毁了很多村庄和小城镇。很多科学家当时就担心长江会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因为那个时候长江水已经非常浑浊了。但是人们的认识还不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国家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另外,科学家也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森林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天然林的保护问题,最早是在海南岛实施的,海南的热带天然林保护要比全国早十年。全国天然林保护是1998年试点,到2000年正式开始实施的,从这以后就有比较严格的保护措施了。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这两年到大兴安岭转了转,发现保护的不错,恢复的挺好。随着森林恢复,森林多样性系统也有了恢复,林区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好转,护林站、检查站的房子条件都很好。


  绿色中国:目前我国的天然林保护还存在哪些问题?


  蒋有绪:我们现在需要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成果,继续保护下去。天然林的成熟还需要十年到二十年左右时间,因为林子成材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继续保护是必须的。

  天然林具备两个功能:一个木材供应,这是基本功能。我们过去大量采伐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木材需求必须要保障,这就需要我们想尽办法提高木材的自给能力。另外它还是生态安全的屏障,不管是哪个林区,生态屏障被破坏以后会出现沼泽化、沙漠化、洪水泛滥等问题。这两个基本功能的恢复还要有一段时间,没有二三十年是不行的。


  绿色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即将启动了,您认为我们在过去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蒋有绪:一个是资源的恢复,相应的生活质量的恢复,相应的环境的改善,这是一个最大的成就。二是采取天保措施以后,相当多的采伐作业停止了,很多木材加工基本停止了,像东北林区只保留了几个大的木材加工厂。很多小型的工厂、作坊都已经取消了,很多采伐的职工都撤了出来,集中到林区附近的小城镇来生活,国家提供住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这为我国林区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以后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起点。我们可以进行重新规划,产业怎么布局?产业规模多大?怎么发展产业?这些我们都可以重新开始寻找一个科学的发展道路。第三,天然林的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球气候变化有两个大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一个就是森林的破坏。森林既可以作为木材又可以进行碳汇,林区如果破坏了就丧失了这个作用。而很多木材的采伐都是用作薪柴的,特别是农村砍伐木材用来烧火,不但没有进行碳汇反而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了双倍的负面效应。国际谈判中对解决气候变暖的讨论一直非常激烈,一个是要减排,一个是增加碳汇的作用。其中国际上对减排的共识更大,呼吁造林再造林,而我们国家早就在做了。当然,天然林的破坏一下子扭转不了,但是人工造林我们是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大规模造林,发展经济林、发展用材林、发展防护林,这是得到国际认可的。我们国家是人工林面积最大的,造林在我们应对气候变暖前的十几二十年就开始做了。还有REDD行动,REDD总的意思就是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恢复植被、可持续经营。从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是最早开始对全球变暖采取行动的,效果也很明显。


  绿色中国:您认为我们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在天然林

  保护二期工程实施中借鉴的?


  蒋有绪:做的不够的当然有,我觉得在产业上还应该再做些调整。使林区职工能够由过度利用生态资源的岗位转入到利用森林其他资源的岗位,比如林下经济、服务行业。但总的来说天然林区最根本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资源的合理利用,现在主要是管理机制上存在问题。过去政企不分,林区里面林管总局就是政府,并且他们担负着所有职工的生活医疗教育。它们要养活那么多人,国家又投入很少,所以它们肯定是靠拼命采伐养活职工的。那么现在把社会问题交给社会办,政府是政府,林管总局是林管总局,资源是由国家的政府来管,企业不管是采伐还是木材加工,都要在政府的资源安排下进行,这样就顺了。另外企业交税给国家,国家通过财政转移给政府,政府可以把相应的医疗和教育做好。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国家的投入不够,这个主要还是因为机制没有调理好。很多公共设施和医疗教育,大部分还要靠林区自己解决,国家投入还很少,铜川市种植的人工侧柏林铜川市种植的人工侧柏林这个改革要同时进行。还有,对森林正常的经营活动这部分就要加大投入,这样才有助于体制的改革,才有助于资源的长期合理利用,进入正常的轨道。还有一个问题,过去天然林的保护是十分严格的,甚至是有些可以利用的不让用,作为森林的后备资源,在政策上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逐步合理地安排利用起来,三十年以后进入一个正常的森林可持续利用状态。


  绿色中国:您认为国家为什么要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


  蒋有绪: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天保工程范围内的天然林分布区,既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松花江、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众多湖库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等水利枢纽的绿色屏障。一个就是要继续保护培育林区的森林资源,为我们国家的木材供应做准备。另外就是使森林的生态功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第三,二期工程会提升森林的服务功能,提高林区的生态屏障安全功能,保障农业的安全。第四,林区的碳汇储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保障。最后,二期工程在第一期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体制的改革,管理制度的转变,都有了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不仅可以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对构建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东北和华北地区生态屏障,保障国家大江大河安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对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多话语权和更大发展空间,将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中国:我们知道林业在新时期具有四大作用,您觉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有哪些重要作用?


  蒋有绪:对农业发展、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绿色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您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加强森林经营”是“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您能不能就这方面谈谈专业的看法和建议。


  蒋有绪:现在天然林区总的来讲质量不高,因为过度采伐以后,基地更新的抚育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要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森林的增长量,提高蓄积量。进入成熟林之后就要做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方案。科学经营的作业过程需要恢复,就要有一个严格的技术规范,科学经营的实施方案,严格的作业过程。第三就是一些基本的设施要加强,其中就包括道路。我国天然林区的道路状况很差,道路密度、状况都不理想,比起国外先进林区的道路密度,我国道路密度是国外的十分之一。如果道路状况合理的话,就可以安排一些细微的采伐行动。除此之外,我国的机制也要科学的更新,建设一套新的、合理的、符合现代要求的经营制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