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人类在森林问题上所取得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保护地球森林生态系统。为此,国际上产生了诸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热带林行动计划,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和刚果河盆地的森林伙伴关系,悉尼林业目标,以及2011年国际森林年等重大森林行动。各国的森林管理,正在转向可持续经营。
20年来的涉林大事比200年还多
20年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涉林大事件。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推出了《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为推动《21世纪议程》的执行,联合国在“政府间森林工作组”(IPF)和“政府间森林论坛”(IFF)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一个独立机构“联合国森林论坛”(UNFF),这是一个讨论所有涉林问题的国际平台,这些讨论主要集中于“国际森林公约”,这个谈判中的公约旨在规范人类社会的最高森林利益和行为。
10年来,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进一步推高了森林的地位,清洁发展机制的本质是减排增汇,其中最大的希冀就是森林碳汇。2006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其中“第四卷 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给出了一系列旨在发展森林碳汇的政策建议和管理原则。从此,碳汇林业、碳汇造林、碳计量、碳市场、生物柴油等新概念、新事物,催生着传统林业的蜕变。
5年来,“低碳”理念又像旋风一样给力于嬗变中的林业,并突破了200多年来的林学概念和思维定式。一个新的缩略词“REDD”(联合国关于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的计划),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风靡全球。
林业在不同的时代需求下,曾出现不同的概念和形态。“采掘林业”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概念和形态;“育林业”是森林恢复时代的概念和形态;“可持续林业”是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概念和形态;“碳汇林业”则是减缓气候变化局势下的概念和形态。在人类产生了低碳发展理念时,“低碳林业”的概念也正在出现。
20年来,全球发生的涉林大事,比200年、甚至比2000年还要多。今后的森林,应该不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发展的全局问题,是人类的财富和福利的来源问题,今后的人类将回归森林。
“碳政治”为森林重新定位
“碳政治”,也称“气候政治”,原本是欧盟利用人们对科学的信仰,精心建构的一套科学和政治话语。欧洲人建构了全球变暖与人类毁灭之间的科学联系,再建构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科学关系,而人类活动与人类毁灭的中介就是二氧化碳排放所导致的“温室效应”。这样一套科学话语的结论是,必须控制“碳排放”,而排放权事关发展权。
“碳政治”的实质是掌握新能源技术的欧盟和掌握金融技术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迫使发展中国家购买他们的新技术,并把全球碳交易变成全球“碳金融”市场,而“碳交易”的主导权掌握在欧美手中。已经发生的证据就是欧盟关于经停飞机缴纳碳税的规定。
但“碳政治”也是机遇,尤其是对森林,它迫使各国重新审视数千年来对待森林的态度,也反思先前的森林恢复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规模与力度。碳政治的时代将是林业嬗变的时代,传统的林业理念将被扬弃,林业的形态也会演变。
林业概念趋向重构
这几年来的低碳发展概念,正在促使人们重新检验可持续林业的概念。
“低碳林业”概念的内涵至少有:森林经营目标的拓展和选择标准的变革;为森林经营和造林制定低碳准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重新审视森林利用中的过时政策(如“代木”政策等);重新审视消费领域的传统观念,等等。未来将可能采用碳资产、碳汇等碳计量来衡量森林经营。过去,人们不会想到林业可以生产柴油,但今后,这将成为一个林产业。这样的新事物将会接踵而至。
未来,我们一方面要驾驭森林以适应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也要建设高效固碳的森林资源。从下面一些视角,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的林业概念:
第一、地球陆地上的现有森林生态系统还是太小,不足以消除人类碳足迹。
第二、地球陆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还是太弱,必须改善森林质量。
第三、究竟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还是多功能森林,还是永久性森林的碳汇能力最强?
第四、近自然的森林是同时能够适应气候变化,也可高效固碳的森林类型。
第五、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森林都引向近自然经营。所以,气候变化下的森林仍需要分类经营。
近自然的森林,是迄今全世界所能够认识到的、最可抗拒极端气候,其生态功能又最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林学领域广泛拓展
研究森林碳汇的计量与监测;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及碳汇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下的森林适应性;研究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研究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等等。所有这些,也都是林业科学的内涵,是传统林学所没有涉及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未来将会产生一个新林学。
营林技术向低碳转轨
传统的森林营造,都应该用低碳理念检验,如整地模式是否符合低碳原则?人工林的密度、施肥、除草、收获等是否是低碳的?各种作业方式中,什么才是低碳的选择?
桉树工业原料林,原本就是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加倍生产出工业原材料。但是,在低碳理念下,桉树工业原料林似乎应当要有限规模的专业化,部分转向天然化经营,桉树林与天然林的镶嵌式配置等。这都是低碳的选择。
传统的森林经营,也要用“低碳”检验。在我国东北地区,一些人主张把天然次生林转变为优质高价的天然乔林,而另一些人主张用杨树速生林替代天然次生林。如果从低碳的视角,显然后者是错的。
其实这样的重新选择,将体现于造林和现有林经营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