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7月8日讯 记者王建兰报道 中国林科院森林水文与水资源管理首席专家王彦辉研究员率领研究团队,从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收集、整理了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57个黄土高原流域的数据,其中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量和森林覆盖率,研究得出结论:黄土高原造林会减少河川径流。
数十年来,我国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土壤侵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近些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大规模造林后,出现了土壤干化和径流减少等现象,这将进一步加剧当地水资源供给矛盾,同时将威胁当地及下游的水资源供给安全。
王彦辉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通过统计分析和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确定了林地和非林地的年均蒸散量和径流量,定量评价了黄土高原森林减少径流的作用。研究发现,黄土高原造林平均减少年径流深23毫米,虽然绝对值不是很大,但却占非林地年径流深的58%。由此说明,大规模造林将会引起流域径流的大幅降低。
相关研究同时发现,黄土高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及年蒸散量主要受年降水量控制,决定流域潜在森林覆盖率的年降水量关键阈值是450毫米。据此,将57个流域划分为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和小于450毫米两组。在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的一组,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94毫米,非林地年蒸散量和年径流深分别为356毫米和38毫米,林地年蒸散量和年径流深则分别为419毫米和-25毫米,即林地的年蒸散超过了年降水量,必须依靠直接降水以外的其他水分如土壤水、坡面径流、上游径流进行补充;林地与非林地相比年径流减少了63毫米。由此说明,森林减少径流的幅度随年降水量的降低而增大。
据悉,这一科研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优先发展领域“水循环与水资源”重点项目“干旱缺水区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耗水的影响”等支持下完成的。以上研究成果已于今年4月发表在本研究领域顶尖国际杂志《生态水文学》上。
这些研究结论,对指导黄土高原流域的林水协调管理、科学规划黄土高原流域森林覆盖率、避免盲目造林和过度造林、合理恢复森林植被、保障区域水资源供给安全,实现以控制土壤侵蚀为主要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与流域产水需求之间的协调平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