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1月17日讯 记者王建兰报道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顾小平及其课题组,首次提出并证实了竹类植物根际具有联合固氮作用,分离筛选出能明显促进竹子生长的高效抗逆固氮菌株和根际促生菌株,培育了竹林专用生物有机肥。
这种竹林生物有机肥借鉴造纸工业以碱降解木质素的原理,以氢氧化钾处理植物废弃物。这样在生产高效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同时,副产有机钾肥。生产的肥料腐熟好、无臭、松散、精细,含有生物肥功能菌。形成的腐殖质可改良土壤,显著加速植物材料的发酵腐熟速度,缩短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肥效和产量。
随着有机农林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生物肥、有机肥越来越受到关注。早在1995年,顾小平及其课题组就从证明竹类植物根际是否具有联合固氮作用入手,开始将农业生态系统的联合固氮理论引入竹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在绿竹笋用示范林,每亩施100公斤生物有机肥比尿素处理的竹笋产量增加12.4%,比新鲜鸭粪处理的产量增加8.2%;每亩施200公斤比尿素处理的产量增加18.3%,比新鲜鸭粪处理的产量增加10.7%。对大面积农户的抽样统计显示,比不施肥的对照处理,竹笋平均每0.01公顷增产40公斤。
在雷竹笋用示范林,每亩施500公斤生物有机肥比1000公斤农家粪肥,竹笋产量每公顷增加8.68吨,以每公斤竹笋4元计算,增加产值34720元,并且新根数量明显增加,笋体大小均匀,质量提高。
施用生物有机肥后的竹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氮量、固氮酶活性、固氮菌数量和总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同时,竹林生物有机肥还可提高竹笋的风味和营养含量,是进行有机竹笋种植的最佳肥料。国内一家食品公司的有机笋生产基地通过了日本农林有机标准的检测与认证,其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日本超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