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2010年7月2日讯 (吴 锋)据5月20日中国林科院召开的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总价值为每年10万亿元,大体上相当于目前我国GDP总量30万亿元的1/3;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57.7亿吨、碳储量总量为78亿吨。
中国林科院院长、森林培育专家张守攻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林科院采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完成了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这项研究包括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是中国林科院首次在全国尺度上,对森林植被碳储量以及森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进行评估,这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迈出了新的步伐。对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森林的地位和作用,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推进森林资源保育,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客观反映我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加快森林碳循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研究员蒋有绪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年总价值10万亿元
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定量监测评估,是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的前提,也是国际上森林资源监测的一个新趋势。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以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为基础,辅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集,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为依据,综合运用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经济学等理论方法,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过程机理模型等为工具,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与NPP实测法,由点上剖析推至面上分析,首次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
涵养水源功能是指森林的调节水量和净化水质作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为4947.66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三峡水库2009年蓄水至175米水位后库容量。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年价值量为4.06万亿元。
保育土壤功能是指森林的固土和保肥作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年固土量达到了70.35亿吨,相当于全国每平方公里土地减少730吨土壤流失。如按土层深度40厘米计算,每年森林可减少土地损失351.75万公顷。森林年保肥量为3.64亿吨,如按含氮量14%计算,折合氮肥26亿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年价值量为0.99万亿元。
固碳释氧功能是指森林的固碳和释放氧气的作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固碳量为3.59亿吨,年释氧量为12.24亿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年价值量为1.56万亿元。
积累营养物质功能是指森林植物通过生化反应,在大气、土壤和降水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并贮存在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量达到0.17亿吨,年价值量为0.21万亿元。
净化大气环境功能是指森林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和滞尘的作用。中国森林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达到了0.32亿吨,年滞尘量达到 50.01亿吨,相当于数以亿计的空气净化设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的年价值量为0.79万亿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为生物物种提供生存与繁衍的场所,从而对其起到保育作用的功能,其价值是森林生态系统在物种保育中作用的量化。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数以万计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场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年价值为2.40万亿元。
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总量分别达157.7亿吨和78亿吨
本次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中,森林植被是指乔木林、疏林地、灌木林(不包括乔木林下的灌木)、竹林、散生木和四旁树。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测算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计算范围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测算的基本方法是:以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调查成果为依据,分省、分树种,采用二元生物量回归模型作为生物量计算方法;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获得碳储量。
一是森林植被生物量。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57.7亿吨。其中乔木林占84.91%;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树占8.04%;灌木林占4.54%;竹林占2.52%。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占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的59.95%,这些地区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乔木林总生物量中,天然林占83.29%,人工林占16.71%。以栎类、杉木、杨树、马尾松、白桦和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组)的森林生物量较大,平均分别占全部生物量的5%以上,这6个树种的生物量占全国总生物量的近40%。
二是森林植被碳储量。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78.11亿吨,相当于燃烧109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中乔木林占85.29 %;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树占7.59 %;灌木林占4.58%;竹林占2.54%。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两大地区,占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60%。全国乔木林总碳储量中,天然林占83.05%,人工林占16.95%。以栎类、杉木、杨树、落叶松和白桦为优势树种(组)的森林碳储量较大,均占全部碳储量的5%以上,这5个树种的碳储量占全国总碳储量的33%。
通过本次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森林生态服务不仅有价值,而且价值巨大,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的碳汇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本次评估,不但初步揭示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量,更深化了人们对森林多功能、多效益全方位的认识。
据悉,森林有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只有采伐木材和生产林产品,森林才有价值,没有认识到森林其他方面的价值,即便认识到了,也因为无法测量而不能让社会认可,使得全社会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开展森林生态服务评估工作,有利于社会提高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认识,让人们看到森林生态效益不仅有价值,而且价值巨大。这必将促进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有偿使用观念的形成,也将促进相应政策和制度体系及森林生态效益市场交易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