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旱灾林木病虫多 专家谈综合治理办法
时间:2010-04-06 来源:科技日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科技日报》2010年04月06日讯 (胡丽娟)当前,我国云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五省区市遭遇特大旱灾,给当地林业生产和林区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针对此次干旱可能引发的林业病虫害,就其形成原因、预防措施等相关问题,4月1日,采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首席专家张星耀。

  问:由于旱灾,近期广西松毛虫发生严重,有何应对措施?是否会引起其它林业病虫害的发生?

  答:松毛虫灾害是除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之外,威胁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时可以将松叶全部食尽,轻者使得松林成片枯黄,重者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松毛虫暴发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气候影响,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害虫生长发育,自然死亡率低,容易引起松毛虫扩散蔓延和暴发成灾。二是人工纯林面积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为有害生物的繁衍提供了条件。此外,早春高温干旱也导致林木生长衰弱,抗虫能力低。三是松毛虫暴发具有周期性,广西松毛虫发生周期一般为4—5年。自2006年较大规模发生后,近几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经过几年的虫口基数累集,为全面暴发创造了条件。

  建议利用专门对付松毛虫的白僵菌,大批量的喷洒在松树林里,同时人工采茧、灯光诱杀成虫等方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具体应对措施有全面封山育林和改造虫源地,同时,对松毛虫重度、中度危害林区,采取喷施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压低虫口密度,对轻度危害、有一定自控能力的林分采用封山育林、施放白僵菌等生物药剂、招引益鸟等措施相结合的措施。

  松毛虫的发生必然会引起其它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最为常见的是松毒蛾,因与松毛虫发生期基本一致,形成协同危害。另外,由于树木生长衰弱和气候变暖,还会引起松梢枯病、松流胶病、椰心叶甲、松叶蜂等。

  问:森林病虫害对我国林业有何影响?南北地区病虫害有何差异?如何防治?

  答: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森林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资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国家目标。

  然而,我国森林病虫灾害的日益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国家林业建设。森林病虫害作为“无烟的火灾”,其发生和受灾面积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700万公顷上升到2007年的1244万公顷,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是森林火灾的214倍,因病虫害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达145亿元。

  南北地区病虫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种类的不同。目前,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问题是松材线虫病,而北方最主要是阔叶树的溃疡病和烂皮病。严格执法检疫是预防松材线虫病的根本性措施。而溃疡病和烂皮病的防治核心是适地适树和健康经营。

  此次受旱灾影响,在贵州和重庆地区,松毛虫、松叶蜂都是本土的病虫害,采取常规防治措施,在监测灾情的前提下,积极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加强旱灾后林分的经营管理,提高树势和林分抗性,是根本性的防控措施。尤其要重视的是,目前的干旱将导致云南省林分整体抗性减弱,可能会发生小蠹虫类灾情,它主要危害衰弱木,造成种群大暴发的直接原因是气候条件的突然变化。

  我国长江流域的松树枯梢病以及北方地区的树木溃疡病和烂皮病直接受干旱影响很大,它的发生与树体水分亏缺等有密切关系,干旱胁迫是导致发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这类病害的防治途径是治树即保证树和林分的健康。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贯穿于整个森林经营工作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生态学为基础,以营林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重点要适地适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其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同时,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并培育抗病树种、品种,提高林木自身抗病虫能力,建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及时做好趋势预测预警,将森林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