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10年04月06日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
编辑同志:
《中国绿色时报》3月10日第3版刊登的《走进市场天地宽逆势而上渡难关——临江林业局运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应对金融危机显成效》的报道,一个整版,包括3篇文章:第一篇《以“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生产销售》;第二篇《以“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森林抚育》;第三篇《以“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苗木产业化经营》。此前,该报给这个“理论”带上21顶高帽子(给中央文件的评价也没有这么大方过)。
本人浏览了这三篇文章后觉得,如果把文章中的“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几个字去除,那些做法,都是国内外之一贯;而加上那几个字,怎么就成了柏广新的创新和突破?
就拿第一篇讲的木材生产销售问题,不是“一向”、“大家”、“各地”、“各国”、“历史上”,都是那样做的吗?怎么成了柏广新划了一个新时代?第二篇讲用柏理论指导森林抚育。全篇讲森林抚育、发展副业、员工增收。这森林抚育或发展副业等,怎么就成了柏广新的创造?第三篇讲一个苗圃开展优良树种选育和育苗,竟然也是柏理论的教导。文章还说,2008年底,临江林业局立木蓄积是2128立方米,2009年底是2181.28立方米,这是运用柏理论的“成效”。
文章试图用这些东西,证明柏理论使得临江林业局在金融危机中渡过了难关。看了这些文章,一是感到这些报道只不过是在一般的文章中插入柏理论的字眼,或戴上柏理论的帽子,就成了柏理论显神威的证据。
二是怀疑报纸记者可能不了解林业、林学和林业历史,所以把“柏理论”问世之前的一切,都归功于柏广新。
三是觉得该报也有可能铁了心要树立一个划时代的大理论、大突破。而这等于铁了心要和科学作对。若是这样,真要想一想,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就是媒体的胡编乱造?莫非在大讲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我们也进入了一个胡编乱造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