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依靠科技创新开拓人造板市场
时间:2010-04-29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4月29日讯 (王建兰)随着世界地板大会在我国上海的召开,人造板工业发展又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人造板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为国家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让行业内专家较为忧心。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人造板与胶黏剂研究室主任、非木质材料领域首席专家于文吉博士。

  记者:请问当前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于文吉: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人造板进出口数量明显下降。美国等国家的经济衰退,家具等需求量大幅减少。加之甲醛、尿素、苯酚等化工原料价格上涨,使人造板产业受到很大冲击。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宏观调控措施为内销撑腰,但一些家具企业和人造板产业还是出现了负增长,有的甚至处于停产状态。但话又说回来,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是比较好,随着房地产、装修、家具等方面的不断改善,为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奠定了比较稳固的基础。从2009年下半年起,随着内需的拉动,房地产的回暖,我国人造板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年产量超过了1亿立方米,依然稳居世界第一。

  记者:今后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依托是什么?

  于文吉: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目前,国内外经济面临巨大的变化和挑战,人造板产业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使自己由大向强转变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科技进步与创新是重要徐径。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更好地立足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除了这,似乎再无其他更好的出路。

  记者: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于文吉:主要体现在:

  1.广泛开拓我国人造板原材料来源。如竹子、农作物秸杆、沙生灌木纤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我国竹材人造板已形成一定规模,在集约经营、新品种培育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样,我国农业剩余资源十分丰富,在秸秆人造板研发与生产方面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并形成一定规模,一些产品和技术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沙生灌木纤维板等也是如此。

  2.新产品以及功能性产品方面的创新。如:轻质人造板主要用于文化用品及保温隔热建筑材料领域。结构用人造板在建筑水泥模板、集装箱底板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木结构房屋的推广,建筑结构人造板的需求量逐渐上升。目前我国已有数家企业在生产定向刨花板,世界第一条麦秸定向刨花板生产线已在陕西建成并投产使用。但其基础设备、测试方法和相关标准有待配套改善。

  3.环保产品的创新。随着人们对人造板使用过程中游离甲醛危害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对无(低)醛人造板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目前无(低)醛人造板产量相当小,不到1%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应创造条件,更多地推广应用和生产技术成熟的无(低)醛细木工板、无(低)醛麦秸、稻草均质板、无(低)醛中密度纤维板、无(低)醛刨花板、无(低)醛胶合板、竹地板以及相关竹材集成制品。

  4.胶黏剂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在生物质胶黏剂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以玉米淀粉胶黏剂为主剂的生物质胶黏剂在细木工板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中国林科院木工所在豆基蛋白胶黏剂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开发的豆基蛋白胶黏剂可以用于胶合板和纤维板的生产。但这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有大量的研发工作要做,需要引起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的重视。

  5.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如人造板在单板干燥、纤维干燥以及刨花干燥等干燥过程中,工序耗能较大,需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企业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改进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并科学利用废弃木质材料,做到既环保又节能,从而更好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于文吉博士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在克服各种困难的前提下得到了平稳发展。他相信,在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其产品结构会更趋合理,产品质量会稳步提高,产品价格会更理性。在企业、科研单位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造板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指日可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