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05月17日讯 (雷姝彦) “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刚刚结束的海南博鳌经济论坛上,我们谈论绿色、转型与合作。就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岛屿,距博鳌百余公里的地方——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似乎在呼应这一世界论坛,也在进行为保护红树林的绿色转型。
我国独一无二的红树林
红树是热带海岸的重要标志之一,能防浪护岸,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红树本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一次大地震中,琼北东部海岸大面积下沉,形成后来的东寨港湾。港湾内泥沙拥积、滩涂无垠,十分适宜红树林种子生长繁殖。随着岁月变迁,这里形成了莽莽的红树林。
如今,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万多亩,其中红树林面积2.37万亩,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同时,保护区是许多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也是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一处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方经济与保护区冲突不断
一直以来,东寨港红树林并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反而遭到两次较大规模的破坏。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围海造地运动,破坏面积至少达万亩以上;另一次是90年代初的挖塘养殖,破坏程度相对较轻,但也达数千亩以上。保护区成立后便着手进行红树林的恢复,但受多方因素制约恢复面积仅1000亩。
虽然现在毁林挖塘的现象在保护区不再出现,但过度捕捞的现象却日益突出。由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海口市海洋功能区划》中,东寨港部分水域滩涂被规划为海水养殖用海。受利益驱动,东寨港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一些部门为了方便群众出入及渔船停泊避风,在保护区的缓冲区修建码头等便民设施,这都与《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发生矛盾。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号召农民在红树林周边养殖咸水鸭,鼓励农民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都对红树林造成了一定破坏。
保护工作再难也要干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郭建向记者说:“保护区工作难做啊,但难也要做。”
为有效保护资源,从2006年开始,保护区先后在边界立界桩300个,宣传界碑60个。“但由于与当地百姓的利益产生冲突,受到当地阻挠,立碑工作仅能完成约70%。”郭建说。
宣传教育工作一直是保护区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特意实施了“小手牵大手”活动。他们对保护区周边的中小学实行走进课堂,走进校园的宣传教育。今年他们进村入户对保护区周边的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将教育扩展到游客及海口其他地方的中小学及大学中。
管理局配合厦门大学、中国林科院热林所等单位,定期对东寨港进行水质、气象、微生物、鱼类、鸟类等方面的监测,还开展了全球同步水鸟调查。由于近年来国家实施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保护区可以从中拿出部分经费逐年进行红树林恢复。
虽然管理局加大了宣传力度,但有意和无意的违法行为仍有发生。对于这样的行为,他们采取强硬的态度,先后抓获毁林扩塘、非法狩猎的多名违法嫌疑人,使违法行为得到遏制。
2009年5月14日,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到东寨港进行实地调研,这是保护区成立30年来的第一个到保护区实地调研的当地党政一把手。他强调红树林是海口生态的重点示范区,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破坏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始终是第一底线,即使有序开发也要提高门槛,不能破坏资源。同时他建议海口市人大立法,彻底保护好东寨港红树林,还可成立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保证对红树林的保护有充足资金保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增强了管理局保护这片难得的红树林的信心。
人和自然协调才是真正的保护
郭建这阵子正在忙一件事——开发东寨港的旅游资源。
保护区与地方居民之间矛盾在于利益。开发旅游,一方面能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资源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郭建介绍说,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现存红树林成片面积最大、红树林品种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自然景观最优美的保护区。来东寨港过冬的候鸟和留鸟达194种以上,其林下生长的脊椎和无脊椎动物达200种以上,多数为可食用的优质海鲜。正因为其独特的“海底森林”的自然景观,在旅游设施十分原始落后的情况下,最多的时候接待自驾散客游达几十万,现在每年仍有好几万的散客到东寨港参观旅游。2002年,海南省叫停了东寨港旅游之后,东寨港旅游处于无序经营状况,两个旅游码头均由老百姓经营,未得到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批准,属无证无照经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对于一些投资规模小,或以圈地为主要目的的投资开发商的洽谈郭建一概予以拒绝。他说,他的思路是通过招商引资,保护区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参与,引入有实力的大公司,按照国家林业局旅游规划,进行高标准,大规模的整体开发。
海浪吹拂,红树林缄默,但在爱这片绿土的人心里,东寨港必定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