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森林抚育是育林的重要手段
时间:2010-02-23 来源:科技日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科技日报》2010年02月23日讯 (侯元兆)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6169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足够重视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工作,导致我国森林质量低下,森林火灾及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是调整林分结构,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木材利用等级和木材总产量。开展森林抚育,有助于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功能。

  目前,国家已在11个省区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启动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这项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建设从以造林为主、注重数量的扩展阶段,向造林和森林经营并重、质量双赢的新阶段,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森林经营相当于农业“田间管理”

  森林经营就是对天然林或人工林进行一系列抚育作业,这相当于农业的“田间管理”。林业生产从造林到采伐利用,中间有一个森林经营管理过程。只有通过科学经营,才能形成高效优质的森林,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把森林的保护与经营对立起来,认为要保护就得完全封存起来,谁也不能动,本属科学的森林抚育伐(间伐、疏伐、卫生伐)也被禁止,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就像在农业经营中,如果把种子播下后就不加经营管理,产出一定低微。

  对天然林开展调整伐、补植、修枝等经营活动,是否有损生态?这是很多人担忧的问题。

  森林经营抚育的目的是促进林木发育,提高森林质量。2009年我们开展的实测结果表明,近自然育林可以有效促进土壤改善,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涵养水源、释放负氧离子和萜烯类物质的能力。而封育不管的森林,则固碳能力无法向目标树主干材集中,分散给了杂草、灌丛、低质杂木等。经过近自然育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的碳汇能力,是封育不管状态下的2.95倍和2.94倍。

  大量的事实证明,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抚育,可以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哈尔滨市林业局的丹清河等三个林场,通过近10年科学经营,每公顷平均净增蓄积26.2立方米。

  据测算,如果对东北国有林区约3700万公顷现有森林开展合理的经营抚育,每年可新增立木蓄积1.5亿立方米,新增价值1500亿元。对全国0.8亿公顷次生林加以经营,一年可新增蓄积3.12亿立方米,价值至少为3120亿元。30—40年后,我国就能建起一项立木总价值约为160万亿元的森林资产储备,全国立木蓄积可以增加26倍。

  我国开展森林经营抚育尤显紧急。早一天扩大森林抚育补贴范围,就能早一天抓住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森林质量的机遇,只有造林和经营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森林抚育补贴要扩大范围形式多样

  我国现有中幼林面积15.7亿亩。目前已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面积仅占急需开展抚育的中幼林面积的0.32%。

  针对森林抚育补贴这项惠林政策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一要加强补贴试点工作管理,尽快扩大补贴范围,并逐步使森林经营上升为一项国家工程来全面推进实施。目前,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根据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调查结果,抚育间伐的成本约为每亩170元,补植成本约为每亩100元,林下除灌成本约为每亩50元。这就意味着森林经营单位在开展森林抚育试点活动中,还要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一些省区现已开展了“低效林改造”的计划,地方政府都给予配套预算,这值得借鉴。

  二要开拓补贴资金来源渠道。森林抚育资金需求量较大,仅仅依靠中央政府的补贴资金,显然不能满足需要。长期来看,要开发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包括由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国外机构在内的组织共同出资,提供抚育补贴,并且建立相应的补贴基金制度。

  三要探索多种补贴形式。可以是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相结合的形式,实物补贴指补贴其抚育工具、定点采购原料等,也或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间接补贴包括税费优惠、贷款贴息等形式,还可以是奖励项目、委托专业组织抚育、林农合作组织抚育补贴等形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侯元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