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建兰)走在享有“中国香榧之乡”的浙江东阳,有个名字总是响在耳边,他就是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资深专家、年近70岁的韩宁林研究员。他让爷爷种树孙子才能收获的“子孙树”——香榧结果期缩短了10年,被浙江省林业厅授予“基地建设优秀首席专家”称号,东阳市政府连续三次授予其“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奖励10万元。
2001年,年近退休的韩宁林欣然接受浙江东阳聘请,担任香榧研究所首席专家、东阳市农业科技顾问。初入东阳,韩宁林走遍崇山峻岭,考察香榧种植状况及林业发展现状。他发现,种植成活率低、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缺乏、产业化后劲严重不足,成为困扰当地香榧发展的三大难题。
“香榧幼苗喜阴湿,怕高温、干旱和强日照,抗逆性很差,幼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韩宁林说,即使种植成活后还会有不断死亡的危险,所以种植成本相当高,再加上其生长缓慢、周期长,与之相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严重缺乏,导致林农种植香榧的积极性不高。
为破解技术难题,韩宁林不分昼夜地到东阳的东白山、黄皮岭、诸暨枫桥等地考察调研,因过度劳累曾三度病倒。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选优培育,他成功地进行了香榧幼苗的胚芽嫁接试验,其成活率由过去的60%增至现在的95%左右;“东榧1号”、“东榧2号”、“大叶种细榧”等6个品种被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香榧良种;自主研发的“香榧规模化造林配套技术”、“香榧优良品种选育”等3项省级科技成果相继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的鉴定。
“香榧之乡”虎鹿镇西垣村,每年仅香榧产业人均收入就达60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绿色小康村”和“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在韩宁林的指导下,该村应用其香榧配套造林技术,采用一年生容器苗造林,创造了成活率达97%、平均抽梢2次以上、平均高生长超过15.7厘米、最高年生长量达到27.5厘米的奇迹。
韩宁林还动员民营企业家,并拿出自己的钱入股企业,经现身说法、多方协调建立了香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东阳新建香榧基地中优良品种占有率和投产基地的保产稳产技术应用率均超过95%,实现了稳产、丰产,调动了林农种植香榧的积极性。还涌现了一大批林业龙头企业和“康大王”、“西湾”等香榧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新建基地规模化、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加工标准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目前,全市香榧基地面积达6万多亩,年产香榧400余吨,产值1亿多元。2007年,万亩香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2008年成功注册“东阳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