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发展林业、减轻贫困是山西省隰县人民的迫切意愿。近年来,隰县通过实施林业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不但建立了科技示范区,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面向世行项目受益人的科技推广与培训组织体系,通过体系的运作,在县、乡、村开展一系列推广与培训活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999年,由中国林科院牵头,隰县成立了林业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科技示范区。10年来,在中国林科院聘请的全国著名专家的指导下,在省林业世行项目办的大力支持下,隰县严格按照科技示范区实施方案中“科技推广与培训方法示范”的要求,深入扎实地开展科技示范区建设,共引进梨、核桃、杏、槐4个树种19个品种。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还开展了刺槐无性系育苗、核桃高接换优、核桃育苗、杏树育苗、杏树高接换优等示范园建设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基础上,隰县在项目乡(镇)及全县推广了杏、核桃、梨育苗新技术,刺槐无性系育苗技术,杏、核桃、梨低产林改造技术,杏、核桃、梨优质高产栽培系列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林草间作技术,果树套袋技术,农药种类及使用方法,果品简易保鲜技术等30多项经济林、用材林造林管理实用技术,选择科技示范16户,编制引进和传播技术读物5382份,办培训班54期,培训人数2291人次。
到目前,依托科技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隰县建成高科技种植杏、核桃、梨、刺槐示范园10万亩,核桃高接换优3万亩,杏树高接换优2万亩。隰县黄土镇谙正村和龙泉镇刘家庄村新造的600亩示范林通过引进实用技术,推广先进成果,先后进入初果期,果品品质明显改善,效益显著提高。
隰县在把项目管理知识作为推广培训内容的同时,突出项目实施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适用于本地区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包括世行项目实施技术标准、规程和检查验收办法;经济林和用材林的栽培技术;其他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如农药种类、使用方法,果品简易保鲜技术,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系统等。
隰县林业科技推广与培训的形式有五种。
一是举办培训班。他们在培训班上详细讲解培训内容的同时,在当地选择有代表性、管理水平好的果园作为现场示范,边讲解,边操作。如在每年春季,中国林科院聘请的核桃专家王贵教授都会来隰县讲解核桃栽植管理技术、核桃嫁接技术。他每到一个项目村,全村男女老幼都要来到授课地及田间地头认真听讲,细心领会,踊跃提问,王贵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使农民真正把各种技术弄懂搞清,做到心知肚明。
二是引进、编印和传播科技推广手册和科普读物。为满足不同层次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的需要,隰县在翻印科技推广手册和科普读物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户需要,着重编写了一些简明实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实用技术手册。几年来,隰县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杏树良种与育苗、核桃裁培等技术资料500余套,从省林业世行项目办引进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技术、FDPA项目环保技术规程及补充规定、刺槐栽培管理技术等技术资料50余套;编写了核桃栽培管理,杏树栽培管理,梨树嫁接管理等7类5000余份技术手册,共传播农户达1.5万人次。
三是现场咨询。县技术咨询组不定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2003年夏季,针对龙泉镇刘家庄村村民梨树拉技中遇到的问题,咨询组成员、县果树中心工程师和隰县果树专家带领县果树中心7名技术人员,在刘家庄村一住就是10多天,他们手把手教,逐户逐人教,直到所有农户心领神会,所有梨树拉技任务高标准完成。
四是建立科技示范户。在每个项目村的农户中,均选择一户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掌握一定的果树栽培技术的骨干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技术指导和扶持,让他们首先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栽培技术,使他们在项目建设的营造和管理上成为体现科技投入方式和突出效果的科技示范榜样,进而带动本地农户的共同发展。
五是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几年来,隰县在科技示范建设期间派出人员到太原、浑源、临汾等地学习、培训和考察6次28人次,内容有核桃低改技术培训、杏丰产栽培技术与果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培训等,使培训人员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和技术水平,从而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此外,中国林科院每年都组织各类专家前来隰县指导示范园建设工作,引进推广新的实用技术,提高了隰县项目负责人及农户的技术水平,实现了科技创新,使林业科技在隰县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