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厉建祝 刘伟成报道 11月22曰至27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在江西进行了“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考察。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在调研结束时强调。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 在江西考察期间。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江西省和九江市、星子县及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鄱阳湖、南矾山自然保护区和南昌县南新乡、星子县沙湖山乡的湿地保护工作,还考察了永修县吴城镇周边湿地的退田还湖情况。 江泽慧说,调研组考察后认为,江西省在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上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全社会对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二是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如今,像“同在天下,人鸟共家园”等宣传口号在鄱阳湖区已深入人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三是自然保护区建设成绩显著。目前,江西已建各类保护区44处,自然保护小区3000多个,全省95%以上的植物物种和85%以上的动物种类在保护区内受到了较好的保护。为江西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初步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规政策体系,执法工作全面展开。为加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省政府专门 制定了《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有效地促进了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五是稳步实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目前,江西省已退田还湖近13万公顷。增加蓄洪容积68亿立方米,这对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江泽慧指出,江西是全国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包含了《湿地公约》所定义的39种湿地类型中的23种。鄱阳湖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湿地和珍稀水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调研组认为,江西省要全面实现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目标,应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立法工作,重要的保护区应做到一区一法,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二、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三、建立和完善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四、加大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投人力度,确保保护管理工作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五、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开展生态旅游,走保护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六、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科研监测网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江泽慧指出,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为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发利用湿地的过程中,忽视或不重视湿地的保护,致使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湿地资源难以休养生息,湿地面积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加剧,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灾难。 江泽慧强调,湿地是一种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我们必须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江西省委副书记钟起煌、省政府副省长孙用和、省政协副主席江国镇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陪同调研组进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