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财富网2020年1月15日讯 记者 胡利娟 报道
当前,我国林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实现林草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作为林草业的科研国家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林科院)将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弘扬科学家精神,研究出台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评价制度,积极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1月15日,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世荣在该院召开的2020年工作会议上作如上表述。
刘世荣介绍说,当前,中国林科院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学科团队分散弱小、人才梯队建设突出等问题。全院219个学科团队小而散,没有形成合力。而且45岁以下正高级职称人员仅35人,高端人才和优秀毕业生引进难,中青年骨干流失严重,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为应对国家科技创新和林草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刘世荣称,中国林科院将加强学科团队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木材加工利用三大学科群的建设和评估工作。加速高端人才引进,整合和优化研究团队。大胆探索试点创新,扩大研究团队自主权,充分发挥首席专家作用,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并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人才脱颕而出和科研担当,以释放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活力。
同时,还要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招生、教学培养、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经费投入、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的质量把关,明确院所两级管理机制,强化宏观政策监管和微观主体管理相结合。推广实行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优势学科和特色领域,提升多学科交叉融合力度与国际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结合度,切实将研究生培养成为林草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此外,今年是“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收官之年,中国林科院主持了2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除了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外,还要系统梳理项目的成果产出,着重在主要速生用材林培育、工业用材林培育、林业重大灾害防控、林业资源精准监测、森林湿地和荒漠化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人造板绿色制造、非木质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领域形成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为“十四五”重点研发任务布局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