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11次活动暨第17次中国林业科技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时间:2006-12-07 来源:森环所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由院主办,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承办的关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计量系统”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第17次中国林业科技论坛,于11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及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林学、农学、生态学、地球系统科学等研究领域近50余位青年科学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与会代表重点就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林业活动碳计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学及有关活动水平数据和计量参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建立完善的国家碳计量系统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我院张小全研究员做了题为“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进展与我国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李玉娥研究员做了“碳计量方法与排放因子选择”的主题报告,探讨了IPCC-LULUCF方法学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基于IPCC-LULUCF方法学的我国排放因子的可获得性;基于我国LULUCF特点及数据可获得性等问题。中国科学院的王绍强副研究员做了题为“遥感在碳计量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分析了遥感数据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先进国家碳计量系统的应用情况;基于我国目前的遥感技术和方法,如何满足我国的LULUCF国家碳计量系统的需要;我国LULUCF国家碳计量系统所需相关模型及其不确定性等问题。

  本次研讨会认为:(1)为提高我国未来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质量,降低不确定性,更好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义务,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林业清单的编制能力,建立国家碳计量系统。(2)由于相关科学研究薄弱,没有开发出自己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多情景综合模型,难于对国内气候变化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据。所以,我国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林业领域的气候变化谈判多处于被动。迫切需要开展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建立直接有效服务于国家气候变化谈判的决策支持系统。(3)国家碳计量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的科学数据支撑。我国通过首次清单的编制和相关的项目研究,积累了一定排放因子数据。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立和运行碳计量系统的需求,已有参数不确定性较大,规范性较差,大量参数还是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和规范碳计量有关参数的收集和测定工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