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我院主持、2001年年初起动2005年结题为期5年的、科技部第一个林业“973”项目——“树木育种的分子基础研究”项目进展报告会,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议邀请了科技部基础司、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及我院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项目首席科学家及专家顾问组成员和研究成员60多人。
林业“973”项目5个课题执行四年多来,在开拓我国林业生物技术领域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我国第一支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队伍。本次会议旨在检验与展示我国第一个林业“973”项目的研究进展与重要成就,重点总结与讨论本项目如何能够高质量、高水平完成2005年结题与验收工作,同时根据执行4年来的进展与经验,对下一期林业“973”项目分子研究水平的研究意向及初步指南进行研讨,为更好地完成今年底的项目结题与验收工作做好准备。
会议由该林业“973”项目办公室秘书、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遗传学首席专家齐力旺研究员主持。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卢孟柱研究员致开幕词。我院姜笑梅、卢孟柱、齐力旺三位研究员及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施季森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蒋湘宁教授分别代表“木材结构及化学组成与其品质特性的分子基础”、“木材材性形成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树木抗逆、抗虫基因的分离及功能鉴定”、“树木重要木材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克隆”、“分子改良树木的性状表达与鉴定”五个课题作报告;项目专家及顾问在认真听取每个课题汇报后,进行了提问与答辩,同时针对具体的学术问题进行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范云六研究员,中国科技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朱祯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克明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黄敏仁教授,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姜笑梅研究员对每个课题均作了评价与肯定,我院科技处张星耀处长、傅峰副处长就项目管理和结题总结等方面发言,大家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经过深入总结与充分讨论,项目专家、顾问组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该项目执行四年多来,培养了一批中国林业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队伍,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指导下,取得了重要成果,获得了林木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大量数据,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建立了木材超微结构与木材材性的关系模型,为用材林的培育提供了指导;2)利用自己建立的试验系统,分离、鉴定了木材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为进行木材的分子改良奠定了基础;3)从柽柳和梭梭等高抗树种中克隆了多个抗干旱、耐盐碱等逆境条件下的相关基因,并进行了部分基因的鉴定;4)构建了杨树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对材性、抗性的QTL进行了初步定位;5)研究了基因的定位表达,评估了转基因树木的安全性。
与会专家对各子课题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研究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成果显著。项目推动了我国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林木分子生物学从空白走向深入,为进一步利用林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树木现代高新技术育种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专家建议,项目组在对现有的实验成果进行认真而深入总结的基础上,把其中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加以凝练,争取进一步的支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背景资料: 本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中国林科院常务副院长张守攻研究员与林业研究所副所长、分子生物学首席专家卢孟柱研究员,项目研究的专家顾问组成员为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范云六研究员,中国科技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朱祯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克明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黄敏仁教授,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姜笑梅研究员;项目总经费2900万元。分为“木材结构及化学组成与其品质特性的分子基础”、“木材材性形成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树木抗逆、抗虫基因的分离及功能鉴”、“树木重要木材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克隆”、“分子改良树木的性状表达与鉴定”共5个课题,主持单位为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参加单位有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项目研究骨干66人,项目集中了全国多所科研院所和相关大学多年从事林业基础科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