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7日,中国林学会第三届桉树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交流会在漳州召开。会议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中国林科院、中国林学会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
本次会议主题为:怎样使桉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桉树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规模大、规格高,学术交流气氛十分热烈。到会代表共126人,有来自澳大利亚的三位国际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报告,国内代表分别来自北京、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11个省、自治区。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和福建省林业厅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近30名专家做了大会发言。澳大利亚林木种子中心Stephen Midgley育种策略专家、Roger Arnold遗传育种博士、澳大利亚国际农业援助局的John Davidson生态专家出席会议并作重要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Roger Arnold向大会介绍了他在耐寒桉树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John Davidson介绍桉树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内容包括他在世界各国所进行的桉树与相思、桉树与农作物(棉花、水稻、咖啡、可可等)所消耗的养分、水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比相思、农作物消耗的养分、水分少,只要合理经营桉树,不会对地力的衰退造成大的影响,澄清了桉树底下不长草,桉树是抽水机等问题。
2.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论文水平高。全体代表围绕桉树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涉及内容广泛,除本次会议主题外,还有:耐寒桉树研究、林业经济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种源/家系/无性系试验、混交林试验、桉树病虫害防治、木材和桉叶油利用等。很多论文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
3.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本次会议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代表尤其多,广西、福建很多县林业局、林场派来了代表,他们都是带着生产经验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而来的,从侧面反映了生产单位对发展桉树的重视,各地桉树发展形势喜人。
以前召开过三次同样会议,一次一个主题。第一次1999年于湛江:围绕纸浆材研究交流发展主题;第二次2001年在海口:大径材培育;第三次2001年于成都:耐寒桉树。
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全体代表达成共识,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作为商品林基地,桉树是一个标志性的战略树种,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桉树的发展是形势的需要,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生产者共同努力。会议交流了桉树生产和研究中的新趋势、新动向,将对下一步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谢耀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