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介绍 > 正文
成果介绍
云南优良棕榈藤种选择与育苗技术
时间:2010-11-05 来源:资昆所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省腾冲县林业局; 云南省金平县林业局
  完成人:杨成源 马呈图 路卫华 刘恒胜 黄庭国 车运舒 钏相汤 王自辉 王继章
  研制时间:1996.01-2001.12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目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重点基金项目,编号为9587111。立项的目的在于适应我国藤业发展的需要,发挥特色生物资源优势,解决云南藤种植业中的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为培育生物产业新生长点提供依据。立项后经过5年对云南藤产区和藤加工厂的考察分析,提出了云南藤栽培区划,选出优良藤种10个;同时,以盈江省藤、宽刺省藤和小省藤为代表,在昆明、腾冲、金平开展了育苗技术研究,先后育苗50万株。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盈江省藤等均为云南特有种,栽培技术尚未见报道;出圃率均达95%,比国外的西加省藤等高,与国内报道的黄藤、白藤和单叶省藤相近。在云南年均温>18℃以上,≥10℃年积温>6500℃以上,最冷月均温>15℃,年降水>1200mm,霜日较少的地区推广这些藤种,可生产优质藤条,满足精细藤器制作需要。此外,还可增加推广区森林覆被率,保土、保水、保肥。创新之处为:第一,系统地提出了云南优良藤种育苗技术,特别是在种子处理和育苗基质等方面有创新;第二,首次提出云南藤栽培区划,并选出了优良藤种;第三,发现盈江省藤、宽刺省藤和小省藤为雌雄同花植物,这在国内外属首次。改进建议:开展优良单株选育和规模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推广情况:据项目组建议,云南已把棕榈藤列入2001-10年规划,在35个县市发展19.5万亩,解决1.5万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增加森林5%,实现年亩产值450元、蓄水40万m3、保土5万t、保肥0.1万t。目前已启动12个县市,约0.5万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