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浙江省科技厅组织鉴定。
200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在国内外首次进行樟树系统良种选育工作,选出了可供绿化和山地造林用的优良种源5个、优良家系10个,填补了国内外樟树良种的空白状态。 2.在我国樟树全分布区采种、多点试验基础上,阐明了樟树种子性状的变异特点,苗期生长性状和适应性性状以及幼龄期生长和适应性状的变异层次和变异特点,揭示了叶色性状和早期开花性状的变异规律,系统分析了樟树种源生长和适应性的地理变化规律,为樟树的长期改良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3.研究采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遗传测定技术相结合,引用先进的分子标记手段,来阐明种源间及种源内家系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特点。 4.在国内外首次进行种源区划分。根据樟树适应性和生长表现,将樟树种源划分为北带种源区(I)、中部种源区(II)和南带种源区(III)。阐述了各种源区的具体种源和性状特点。 5.突破规模化无性繁殖技术,为无性系化专用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